2020-2021學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高一(下)期末地理試卷
發布:2024/11/14 16:30:7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25小題,共50分)
-
1.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廣東省以12601.25萬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首位,總人口占全國比重繼續上升。據此完成1~2題。
以下關于我國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低 B.人口仍在快速增長 C.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D.人口開始負增長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
2.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廣東省以12601.25萬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首位,總人口占全國比重繼續上升。據此完成1~2題。
廣東省連續多年成為我國人口最多省份,其主要原因不是( )A.地理位置優越 B.外來人口多 C.經濟比較發達 D.礦產資源豐富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3.讀“生活消費水平與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關性”表格,據此完成3~4題。
生活類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寬裕型 溫飽型 可承載人口(萬人) 85358 93894 104330 117370
由上表可以看出( )A.土地人口承載力具有相對確定性 B.土地人口承載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消費水平是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 D.土地人口承載力與生活消費水平呈正相關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4.讀“生活消費水平與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關性”表格,據此完成3~4題。
生活類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寬裕型 溫飽型 可承載人口(萬人) 85358 93894 104330 117370
提高我國土地人承載力的正確途徑是( )
①控制人口數量
②提高資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
④提高對外開放程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5.如圖為面為我國某歷史化名村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墻體厚度普遍超過50cm,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里的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葡萄加工銷售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據此完成5~7題。
據圖可知,該村莊( )A.公共空間位于村莊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帶狀分布 C.農用地環繞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為界呈稱分布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
-
28.下面兩圖分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范圍圖和我國釣魚島照片。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基本上分布在
A.領海
B.毗連區
C.專屬經濟區
D.大陸架
(2)簡述我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意義。
(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我國的神圣領土。組卷:23引用:2難度:0.6 -
29.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進入新世紀以來,謀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合作共贏的熱潮越來越高漲,區際經濟合作已成為一大趨勢。為順應時代潮流,廣東省提出從“珠三角”至“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材料二:如圖1、圖2分別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圖和港珠澳大橋位置圖
材料三:港珠澳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港珠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對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材料四:2019年2月18日《港珠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國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輻射面最廣的大灣區建設即將全面鋪開。港珠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九市,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1)簡述港珠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區位優勢條件。
(2)簡述“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簡述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對周邊地區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