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2023年單元測試卷(八)
發布:2024/8/15 5:0:1
一、選擇題
-
1.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B.帶電的粒子都稱為離子 C.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D.原子是實心球體,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組卷:74引用:6難度:0.6 -
2.用微粒的觀念學習化學有助于更好地認識物質構成,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C.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相互轉化 D.同一種原子不可能構成不同的分子 組卷:442引用:11難度:0.8 -
3.水分子分解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個數都不變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條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組卷:87引用:22難度:0.7
三、解答題
-
10.事物之間存在聯系,找出聯系、發現規律是我們學好化學的一種基本方法。
(1)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等信息如圖1,回答下列問題:
①請畫出17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②與2號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規律是
④如圖2表示碘元素的
(2)能將下列物質:“空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高錳酸鉀、鐵粉、氮氣、氧化鐵”中的“氧氣、鐵粉、氮氣”分為一類的依據是組卷:29引用:4難度:0.5
四、科學探究題
-
1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氨水易分解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
【進行試驗】圖Ⅰ是課本中某個探究實驗,幾分鐘后該實驗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甲燒杯
【實驗改進】老師對圖Ⅰ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③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
【分析討論】(1)按照改進后的實驗,幾分鐘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2)實驗過程中若發現濾紙條沒有變紅而棉花變紅,其可能原因是
【拓展延伸】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圖Ⅰ、圖Ⅱ所示裝置雖能證明分子的性質,但不能證明影響分子性質的因素,于是又設計了如圖Ⅲ所示的裝置。
在U型管的兩個管口分別放入卷成筒狀的棉紗布,并用橡皮塞塞緊。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從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紗布上,使其潤濕,從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濃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組裝好另一套裝置,將其中一套裝置的下端放入熱水中,并同時向兩支U型管中注入濃氨水。
(1)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
(2)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哪些優點:①組卷:342引用:1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