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石家莊二十三中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2月份)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9個小題,共60分。1-16小題為單選題,每題3分。17-19小題為多選題,每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錯選或不選不得分。)
-
1.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濃密樹蔭中呈現圓形光斑B.
筆好像在水面處“折斷”C.
月食的形成D.
水中山的“倒影”組卷:143引用:4難度:0.7 -
2.如圖所示,一只大熊貓正抱著一根竹子在鏡前欣賞自己的像。此時,它從鏡中看到的自身像應該是圖中的( )
A. B. C. D. 組卷:148引用:19難度:0.7 -
3.我國的古詩詞文化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很多名句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錯誤的是( )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句中“水淺”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線經過大氣發生折射而成的像 C.“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句中“陰濃”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D.“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組卷:291引用:7難度:0.5 -
4.小明從平面鏡中看到自己鐘面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實際時間是( )
A.11點20分 B.2點35分 C.3點55分 D.12點40分 組卷:373引用:7難度:0.7 -
5.如圖所示,人眼在A點看見河里B點有一條小魚,若從A點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魚,該激光應射向( )
A.B點 B.B點上方 C.B點下方 D.B點左方或右方 組卷:5514引用:64難度:0.5 -
6.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8cm B.當u=6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組卷:1723引用:4難度:0.5 -
7.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觀察到的現象,下列光學儀器中成像原理與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鏡 B.幻燈機 C.照相機 D.近視眼鏡 組卷:615引用:59難度:0.9 -
8.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車倒后鏡中的像。下列關于以上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B.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組卷:222引用:17難度:0.9 -
9.有一種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其中物鏡和目鏡的作用分別是( )
(1)成倒立、縮小、實像;(2)成倒立、等大、實像;(3)成倒立、放大、實像; (4)成正立、放大、虛像。A.(1)(3) B.(2)(3) C.(1)(4) D.(4)(2) 組卷:833引用:7難度:0.9 -
10.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圖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
A. B. C. D. 組卷:168引用:6難度:0.9
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7題6分,28題12分,29題6分,共24分)
-
30.如圖所示,小寧和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在凸透鏡不動的情況下、不斷改變物距,測出對應的像距,得到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圖象,如圖甲,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如乙圖所示,當蠟燭位于圖中B處時,移動光屏到 (選填“C”、“D”或“E”)點,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小寧同學把蠟燭移動到A處,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的像應該是倒立 的實像,利用這個成像原理人們制成了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若蠟燭燃燒變短了,其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將 (選填“升高”或“降低”)。
(4)同組的小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不小心將凸透鏡碰到地上,透鏡的上半部分摔爛了,她堅持用余下的半部分繼續實驗,則光屏上將 。
A.得不到像
B.僅成上半部分的像
C.僅成下半部分的像
D.像是完整的,亮度變暗組卷:1614引用:16難度:0.6 -
31.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確定像的 。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 (選填“蠟燭A”或“蠟燭A的像”),看到蠟燭A的像是由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選取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因此平面鏡所成的像為 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 (“A1”、“A2”或“A3”)。
(5)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 (選填“明亮”或“黑暗”)的環境中進行。
(6)實驗時應選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7)將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應在玻璃板 (選填“前面”或“后面”)觀察蠟燭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8)用木板緊貼在玻璃板背面,擋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選填“能”或“不能”)看見蠟燭的像。組卷:47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