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第三寄宿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化學集體作業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54分)
-
1.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葡萄風干成葡萄干 B.葡萄榨成葡萄汁 C.葡萄釀成葡萄酒 D.葡萄脫皮 組卷:334引用:22難度:0.5 -
2.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982引用:590難度:0.9 -
3.某同學做“對人體呼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實驗時,分別收集兩瓶空氣樣品和兩瓶人體呼出的氣體,進行如圖的兩個實驗探究。
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同學提出“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實驗設計 B.實驗1中,甲、乙兩瓶里木條燃燒的現象不同 C.實驗2中,甲瓶里的澄清石灰水沒有明顯變化,乙瓶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實驗1和實驗2都能證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小了 組卷:104引用:2難度:0.6 -
4.對下列教材圖片認識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B.苯分子間有間隔 C.品紅擴散是分子運動的結果 D.只有通過現代科學儀器才能使硅原子運動 組卷:96引用:3難度:0.6 -
5.居里夫人在1898年從鈾鹽廢料里提煉出鐳,鐳具有放射性,會裂變成一個質子數為86、中子數為136的氡原子和一個具有2個中子、2個質子的氦原子,并釋放出熱量.請推測鐳原子的核電荷數與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 )
A.88 138 B.86 136 C.88 226 D.84 168 組卷:41引用:2難度:0.9 -
6.化學革命是發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如圖)。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汞的表面都變為黑色 C.波義耳的實驗中,加熱后,曲頸甑內的氣體為純凈物 D.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組卷:142引用:7難度:0.5 -
7.某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量筒液面讀數為45mL,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量筒液面讀數為30mL,則倒出的液體的體積是( )
A.等于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無法確定 組卷:272引用:8難度:0.7 -
8.如圖為大自然中的氧循環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氧循環過程中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B.物質燃燒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爛發生的是緩慢氧化反應 D.氧氣能供給動植物呼吸,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組卷:373引用:8難度:0.8 -
9.下列各組物質中全部都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稀有氣體、高錳酸鉀 B.潔凈的空氣、液態氧 C.人呼出的氣體、食鹽水 D.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二、填空題(共46分)
-
26.實驗室可用如圖兩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銅粉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固體;實驗中忽略固體體積的影響)。
(1)圖1實驗中紅磷燃燒的符號或文字表達式為
(2)按如下操作步驟進行圖2實驗:
Ⅰ.檢查裝置氣密性。在試管中裝入足量的銅粉,塞緊橡膠塞,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處固定,注射器乙中空氣的體積為V1mL。
Ⅱ.加熱銅粉,并反復推拉兩支注射器的活塞。
Ⅲ.熄滅酒精燈,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再次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處固定,注射器乙中剩余氣體的體積為V2mL。
Ⅳ.洗凈試管并裝滿水,塞緊橡膠塞,再把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為V3mL。
①步驟Ⅰ中反復推拉兩支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②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3)對于圖1、圖2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實驗:彈簧夾未夾緊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B.圖1、圖2實驗結束后,裝置內剩余氣體為純凈的氮氣
C.圖2實驗:若銅粉量不足會使V2的測量值偏大
D.圖1、圖2實驗中的紅磷或銅粉可以用硫粉代替
E.圖2實驗:連接好裝置,推動注射器甲的活塞,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組卷:46引用:2難度:0.7 -
27.按圖1將O2、CO2、濕度(測水蒸氣)的傳感器探頭放入仍有少量潮濕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打開儀器進行數據采集,并向袋內呼出氣體。采集的數據如圖2(其中縱坐標均為某氣體的體積分數%,橫坐標均為時間s)。
(1)表示O2體積分數變化的曲線是
(2)Y曲線在約為60s時逐漸下降,后趨于穩定。其中下降的原因是
(3)常溫常壓下,若食品保鮮袋的體積為V,原有空氣的體積為V1,向袋內呼入氣體至滿。則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組卷:145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