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靈山雷鋒學校八年級(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8/3 8:0:9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10引用:5難度:0.9
          •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8

          二、閱讀與鑒賞

          • 10.弱種子也要發芽
            劉克升
                  開闊、坦蕩的田野里,一位農民正在種高粱。他把那些癟種子一一挑了出來,只揀飽滿的種子種到地里。
                  這時,一位到鄉下游玩的城里人,帶著兒子路過這里。城里人的兒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種莊稼,感到非常新鮮,拽著父親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農民的一舉一動。農民寬厚地望了他們一眼,報之友好一笑,繼續挑他的種子、種他的地。
                  城里人的兒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邊,父子倆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說些啥。不一會兒,他們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農民身邊,小心翼翼地懇求說:“那些癟種子,你把它們也種到地里好嗎?”
                  城里人怎么會有這種想法?農民很奇怪。他搖了搖頭,果斷地說:“不可以!我指望著莊稼吃飯呢,癟種子長出的莊稼怎么能保證產量?”
                  城里人回頭望了兒子一眼,沉默了起來。半晌,他以極其隱蔽的動作,掏出一張百元鈔票,悄悄塞到農民手中,壓低聲音說:“因為一場醫療事故,我兒子的兩個耳朵聽力嚴重受損,非要附耳說話才能聽清。在同齡的小朋友面前,他總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拋棄在一邊的癟種子,感到很難過,就問我它們為什么受冷落,難道是它們不能發芽嗎?……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癟種子也種到地里,給我兒子一次鼓勵、一個希望。這一百元錢,就算是對你播種癟種子,造成減產的補償吧。”
                  農民聽了,心中一熱,忙把百元鈔票推了回去,毫不猶豫地說:“這錢我不能收!我這就把那些癟種子種到地里去!你去告訴你兒子,我要把它們種在最肥沃的地段,因為它們發芽的欲望最強烈,我對它們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農民一眼,快步回到兒子身邊,把農民的話告訴了兒子。兒子的眼睛像雨后的兩片綠葉,立刻鮮亮了起來。
                  這雙靈性飛舞的眼睛,觸動了農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以既夸張又慈愛的姿勢,抓起了那些癟種子。瞬間,其貌不揚的它們,紛紛從農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鮮、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兒子開心地笑了。等他們一離開,農民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趕去。農民家中,有一個因車禍失去雙腿的兒子。以前,他一直認為殘疾兒子是一個廢物,就老是把他關在家中,不許他出門。現在,農民改變了想法。
                  “再弱的種子,也要發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長大!”作為一名種地的老把勢,這個道理,他懂!
                  農民決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去最好的醫院,為兒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讓兒子開開心心地走出家門,大大方方地發芽、開花,直至結出屬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實。
            (1)用簡潔的語言在橫線上寫出主要故事情節。
             
            →議種癟種→②
             
            →給兒新生
            (2)閱讀下面句子,聯系上下文,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①他把那些癟種子一一挑了出來,只揀飽滿的種子種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農民對癟種子怎樣的態度?)
            ②這雙靈性飛舞的眼睛,觸動了農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以既夸張又慈愛的姿勢,抓起了那些癟種子。(農民為什么要做出“既夸張又慈愛的姿勢”?)
            (3)文中的農民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形象?
            (4)選文的標題“弱種子也要發芽”有什么深刻含義?

            組卷:80引用:5難度:0.1
          • 11.閱讀《河中石獸》,完成各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山門于河
             

            于沙上
             

            ③如是再 
             

            ④亦不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內容。
            ①一老河兵聞
             

            ②當求于上流
             

            (3)用“/”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只劃一處)
            眾 服 為 確 論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②可據理臆斷歟?
            (5)聯系原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體內容。

            組卷: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