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上海大學附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細胞內的有機物是以碳鏈為骨架形成的,則構成這些有機物的核心元素是( )
A.Fe B.N C.C D.Mg 組卷:8引用:3難度:0.9 -
2.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細胞葉綠體時,視野中一個葉綠體位于液泡右下方,細胞質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可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變亮 B.可調節粗準焦螺旋使視野變清晰 C.實際上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右下方 D.實際上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順時針 組卷:18引用:6難度:0.7 -
3.有關細胞中多種多樣分子組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B.生物體內的某些無機鹽對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非常重要 C.等質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在細胞中徹底氧化分解時產生水的量相等 D.RNA與DNA分子都是由四種核苷酸組成,都可以儲存遺傳信息 組卷:9引用:3難度:0.8 -
4.用含32P的磷酸鹽的營養液培養醋酸桿菌,一段時間后,在醋酸桿菌細胞中的化合物及結構中均能檢測出放射性的一組是( )
A.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 B.ADP和腺苷 C.核糖體和線粒體 D.核糖核酸和細胞膜 組卷:14引用:4難度:0.7 -
5.如圖表示含3H標記的氨基酸培養液培養某細胞過程中蛋白質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圖,則該細胞中出現3H的部位依次為(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⑧→④ C.①→②→④→⑤ D.②→④→⑧→⑤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6.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合成固醇類激素的腺細胞內質網一般不發達 B.內質網膜內連核膜外連細胞膜,有利于細胞內物質的運輸 C.飛翔鳥類胸肌細胞的線粒體數量多,有利于肌細胞的能量供應 D.成熟的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與外界溶液構成滲透系統進行滲透吸水或滲透失水 組卷:18引用:8難度:0.7 -
7.某哺乳動物細胞內外的K+濃度如表所示,據此推測K+進入細胞的方式是( )
成分 細胞內濃度(mmol?L-1) 細胞外濃度(mmol?L-1) K+ 140 5 A.擴散 B.主動轉運 C.易化擴散 D.滲透作用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8.2020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對抗擊丙型肝炎做出了杰出貢獻。丙型肝炎由丙肝病毒(RNA病毒)引起,下列對此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丙肝病毒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酸 B.丙肝病毒含有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 C.丙肝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D.丙肝病毒細胞膜的膜蛋白種類較多 組卷:27引用:8難度:0.6 -
9.利用洋蔥細胞可以做不同的實驗(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處細胞可以觀察到葉綠體 B.只有②處細胞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C.取③處尖端3-5cm處的細胞,可連續觀察有絲分裂過程 D.②處內外表皮細胞均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10.下列關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正確的是( )
A.貯藏種子時保持低溫、低氧、干燥條件,以減少有機物的分解 B.利用牛奶發酵產生酸奶時,應通入足夠的空氣以使乳酸菌快速繁殖 C.提倡慢跑等有氧運動,可防止劇烈運動產生的酒精對細胞造成損害 D.溫室種植蔬菜時,夜晚應該適當升溫以促進植物細胞生命活動 組卷:10引用:6難度:0.7 -
11.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如圖為ATP的結構示意圖,①③表示組成ATP的物質或基團,②④表示化學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為腺苷,即ATP中的“A” B.化學鍵②易斷裂,釋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項生命活動 C.在ATP-ADP循環中3可重復利用 D.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轉變成ATP 組卷:3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分析題
-
34.南瓜原產中美洲,現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南瓜的果實形狀有盤狀和球狀,果實顏色有白色和黃色。為了研究上述兩個性狀的遺傳特點,某小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種南瓜種子進行實驗,其中甲和丙種植后均表現為盤狀黃色。雜交實驗及結果如表(實驗②中F1自交得F2)。
實驗 親本 F1 F2 ① 甲×乙 盤狀白色14盤狀黃色14球狀白色14球狀黃色14② 丙×丁 盤狀白色 盤狀白色916盤狀黃色316球狀白色316球狀黃色116
(2)根據實驗①可判斷這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分離定律,判斷的依據是
(3)下列個體的基因型屬于雜合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假設南瓜的顏色由位于兩對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A/a和B/b)控制,生化機制如圖所示,現將純種的白色南瓜和黃色南瓜雜交,F1全為黃色。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是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35.“牝雞司晨”是我國古代人民發現的性反轉現象。原來下過蛋的母雞,后來停止下蛋,出現打鳴、羽毛艷麗等公雞的表征,甚至能和正常母雞交配,使后者產蛋并孵出小雞
雞屬于鳥類,其性別決定屬于ZW型。除常染色體外,這類生物的體細胞中也含有兩條形態、大小不同的染色體——Z、w染色體。其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而雄性為ZZ。
(1)從遺傳的物質基礎和性別控制的角度,你怎樣解釋“牝雞司晨”這種現象出現的可能原因?
(2)如果一只母雞性反轉成公雞,這只公雞與母雞交配,后代的性別及其比例是
蘆花雞是我國常見家雞品種,其羽毛有黑白相間的橫斑條紋(如圖),這是由位于Z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B控制的,而當等位基因b純合時,就表現為非蘆花。
(3)雞表現伴性遺傳的原因在于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
B.Z染色體與w染色體上含有控制與性別相關性狀的基因
C.性染色體沒有同源染色體
D.某些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種性染色體上,在其同源染色體上沒有等位基因
(4)分別繪制非蘆花公雞和蘆花母雞、蘆花公雞和非蘆花母雞雜交的遺傳圖解(包括親本基因型和表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并據此對養雞場的生產提出一些建議。組卷:1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