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考物理二模試卷
發布:2024/5/11 8:0:9
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4分)
-
1.當今世界,資源與能源危機不斷加劇,“節約”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共識。下面四種符號與“節約”無關的是( )
A. B. C. D. 組卷:45引用:1難度:0.8 -
2.青少年學生一定要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因為太陽光中的某一種光波可以促成維生素D的活化,從而促進骨骼對鈣的吸收,這種光是( )
A.紅外線 B.紫外線 C.紅色光 D.綠色光 組卷:309引用:4難度:0.7 -
3.原子中繞核高速運轉的粒子名稱及其電性是( )
A.電子、帶負電 B.中子、不帶電 C.質子、帶正電 D.核子、正電 組卷:365引用:4難度:0.9 -
4.小明在超市買了一包魚丸、一顆圓白菜、一斤雞蛋,各自用小塑料袋裝好后,小明想把它們放在大方便袋中一起提回家。根據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你覺得裝袋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組卷:220引用:2難度:0.7 -
5.2022年4月19日9點0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后,順利返回地面。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要通過一段黑障區,這段時間飛船被燒成一個大火球(如圖所示),而船內的三名航天員和設備卻安然無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A.飛船“燃燒”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內能 B.飛船通過黑障區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C.飛船外殼材料導熱性好,可以保護艙內宇航員避免被高溫灼傷 D.飛船外殼上的燒蝕層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熱保護了飛船 組卷:407引用:11難度:0.6 -
6.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直至今日仍為信息傳遞和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圖甲所示是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的一包印紙,熱愛物理的小遠同學注意到打印紙的包裝上有如圖乙所示的一些信息,他還用毫米刻度尺測量了這包紙的厚度,記錄了一個數據5.00,但忘了寫單位,以下對這包紙的估算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這種紙單張紙張的厚度約是50μm B.這包紙的質量約為2.5kg C.這種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這種紙單張紙的面積為6.237m2 組卷:170引用:2難度:0.6 -
7.用如圖裝置研究二力平衡時,在輕質塑料片兩端的細繩上掛等重的鉤碼,手放開塑料片后,可觀察到塑料片將( )
A.向左下運動 B.向右上運動 C.仍靜止不動 D.轉過一定角度 組卷:2444引用:52難度:0.4 -
8.如圖一個盛有大半杯茶水的密閉茶杯正立在水平桌面上,它對桌面的壓力為F正,對桌面的壓強為p正;倒立放置在桌上,它對桌面的壓力為F反,對桌面的壓強為p反,則( )
A.F正>F反 B.F正<F反 C.p正>p反 D.p正<p反 組卷:117引用:2難度:0.5 -
9.小明在寵物店買了淡水熱帶魚,為方便帶回家,商家將魚放在裝有水的輕薄的塑料袋里。如果小明將裝著魚且沒有打開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魚缸中,則圖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
A. B. C. D. 組卷:892引用:7難度:0.5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50分)
-
28.周末小明利用家里的電子測力計、幾段細線和自己文具盒中的文具來模擬課本中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他用一根鉛筆來代替杠桿,用一塊橡皮,一個修正液,一個固體膠來代替鉤碼。因實驗需要,他“調節”并測量了這些物品的重,結果見表,為完成探究他還需要準備的測量工具是 。物品 物重/N 橡皮 0.2 修正液 0.1 固體膠 0.2
(2)小明用細線系于鉛筆的O點并將鉛筆懸掛起來,如圖甲,為使鉛筆在水平位置靜止,他應將O點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使鉛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有:①;②。
(3)鉛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控制動力與動力臂不變,用細線a將橡皮懸吊在O點左側某固定位置,如圖乙,然后在細線b處懸掛修正液、固體膠來模擬改變阻力大小、再左右移動細線b,模擬改變阻力臂并使鉛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從而尋找是否同樣存在F1L1=F2L2的關系。他最多可以獲取 組實驗數據。
(4)聰明調皮的小明在完成模擬探究后繼續“玩”實驗,他發現在保持O點左側橡皮及懸掛位置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在O點右側不同位置處同時懸掛兩個物體也能夠實現杠桿平衡,如圖丙,他馬上意識到他可能有了新的發現,于是他進行了進一步的多次實驗,并把測量數據記在表中。分析數據,寫出你的發現:。次數 G橡皮(N) OA(cm) G修正液(N) OB(cm) G固體膠(N) OC(cm) G橡皮?OA(N?cm) G修正液?OB(N?cm) G固體膠?OC(N?cm) 1 0.2 4.0 0.1 2.0 0.2 3.0 0.8 0.2 0.6 2 0.2 4.0 0.1 4.0 0.2 2.0 0.8 0.4 0.4 3 0.2 4.0 0.1 5.0 0.2 1.5 0.8 0.5 0.3 4 0.2 4.0 0.1 6.0 0.2 1.0 0.8 0.6 0.2 組卷:36引用:1難度:0.4 -
29.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小紅利用可調電壓電源、5個定值電阻(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20Ω、25Ω)、滑動變阻器(30Ω,1A)、電壓表和電流表、導線若干,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
實驗序號 1 2 3 4 5 電阻R/Ω 5 10 15 20 25 電流I/A 0.40 0.20 0.10 0.10 0.08
(2)排除故障后,將定值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時,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上一位置向 (選填“左”或“右”)滑動,使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
(3)小紅收集的數據如上表所示,實驗中控制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 V,分析表中數據,發現第 次實驗的數據存在錯誤,反思產生的原因,回憶是某次將定值電阻的阻值由 Ω,變換為錯誤數據對應阻值時(實驗過程并未按表中序號順序進行,而是隨機選取電阻測出數據填入表格),未調節滑片P就讀取電流而造成的。根據出現的數據,求出電源的電壓是 V;
(4)排除表中錯誤數據后可以得到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成 比。組卷:3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