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2022年同步練習卷(3)
發布:2024/11/13 18:0:2
一、課內基礎選擇題(33分,每題3分)
-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侍:侍奉 B.居則曰 居:平日、平時 C.如或知爾 知:了解 D.以吾一日長乎爾 長:成長 組卷:121引用:8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君子生非異也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D.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3.對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吾一日長乎爾 乎:語氣詞,嗎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連詞,或者 C.子路率爾而對曰 而:連詞,表修飾 D.為國以禮 以:用 組卷:19引用:2難度:0.9 -
4.下列句中的“爾”字,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B.子路率爾而對曰 C.鼓瑟希,鏗爾 D.夫子莞爾而笑 組卷:229引用:9難度:0.9 -
5.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居則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異乎三子者之撰 D.爾何如 組卷:26引用:2難度:0.7
四、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表現孔子不以長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弟子毫無顧慮地說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認為自己能治理小國,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表示對于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又“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四個弟子分別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發了孔子不同的評價,其中“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仍需要學習,他的志向是“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時節,換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組卷:21引用:1難度:0.9
五、課外文言文閱讀
-
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②。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選自《論語?季氏第十六》)【注】①東蒙:山名,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②費(bì):季氏的私邑,在今山東費縣。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C.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D.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蒙主,指的是在蒙山主持祭祀的人。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這里代指國家。
C.國,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國”;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家”。
D.蕭墻,古代宮門內的屏風,這里借指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圍繞“季氏將伐顓臾是錯誤的”這一觀點展開反駁,通過孔子與他的學生冉有、季路之間的對話,批駁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闡明了“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B.第一段孔子對弟子的批駁,語勢跌宕起伏,說理層層深入,表達非常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C.第三段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形式整齊,音調和諧,氣勢貫通,層次性極強,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過對心態、表情、動作的刻畫,使人物的形貌和個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當仁不讓、直面邪惡,充分地顯示了出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②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5)結合全文,請你說說孔子的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是什么。組卷:10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