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普通高中高考生物調研試卷
發布:2024/12/23 2:30:2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35小題,1~20題每小題1分,21~35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細胞學說揭示了( )
A.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 B.認識細胞的曲折過程 C.細胞為什么能產生新的細胞 D.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組卷:84引用:41難度:0.8 -
2.一般情況下,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質 B.水 C.淀粉 D.糖原 組卷:320引用:95難度:0.9 -
3.下列可用于檢測蛋白質的試劑及反應呈現的顏色是( )
A.雙縮脲試劑,紫色 B.醋酸洋紅液,紅色 C.碘液,藍色 D.蘇丹Ⅲ染液,橘黃色 組卷:19引用:8難度:0.8 -
4.可以與動物細胞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內物質的細胞器是( )
A.線粒體 B.溶酶體 C.高爾基體 D.內質網 組卷:168引用:21難度:0.8 -
5.真核細胞貯存和復制遺傳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
A.核糖體 B.內質網 C.細胞核 D.線粒體 組卷:177引用:16難度:0.8 -
6.如圖是三個相鄰的植物細胞之間水分流動方向示意圖。圖中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 組卷:1130引用:113難度:0.9 -
7.下列對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B.酶與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相同 C.催化生化反應前后酶的性質發生改變 D.高溫可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其失去活性 組卷:39引用:11難度:0.8 -
8.《晉書?車胤傳》有“映雪囊螢”的典故,記載了東晉時期名臣車胤日夜苦讀,將螢火蟲聚集起來照明讀書的故事。螢火蟲尾部可發光,為發光直接供能的物質是( )
A.淀粉 B.脂肪 C.ATP D.蛋白質 組卷:164引用:39難度:0.8 -
9.紙層析法可分離光合色素,下列分離裝置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497引用:87難度:0.9 -
10.通常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于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末期不形成細胞板 C.形成紡錘體 D.著絲粒分裂 組卷:29引用:4難度:0.7 -
11.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研究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發現了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哪一項屬于其研究過程中的“演繹”( )
A.親本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開 B.測交實驗預期結果是高莖:矮莖≈1:1 C.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D.測交結果為30株高莖,34株矮莖 組卷:32引用:5難度:0.7 -
12.如圖為某動物細胞分裂的示意圖。該細胞處于( )
A.有絲分裂中期 B.有絲分裂后期 C.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D.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組卷:1083引用:67難度:0.9 -
13.某生物的體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細胞內含有的染色單體、染色體和DNA分子數依次是( )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組卷:384引用:50難度:0.7 -
14.下列物質的層次關系由大到小的是( )
A.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 B.染色體→DNA→脫氧核苷酸→基因 C.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基因 D.基因→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 組卷:1283引用:119難度:0.7
二、解答題(共8小題,滿分50分)
-
42.螺旋錐蠅是一種家畜的毀滅性寄生物種。在實驗室里對兩組數量相同的螺旋錐蠅進行不同的處理:一組使用殺蟲劑;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產生,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
(1)螺旋錐蠅的翅色有黃翅黑斑和橙黃黑斑兩種。黃翅黑斑(A)對橙黃黑斑(a)是顯性,且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則A的基因頻率為
(2)兩種翅色的螺旋錐蠅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兩者之間不存在
(3)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圖中殺蟲劑處理后群體中的個體數逐漸上升的原因:
(4)近年發現該種群出現了突變的白翅螺旋錐蠅,并且白翅基因頻率逐年增大,說明白翅性狀更組卷:31引用:1難度:0.6 -
43.閱讀科普短文,請回答問題。
抑郁癥與表觀遺傳
抑郁癥(MDD)是以快感缺失、持續心境低落為特征,伴睡眠、認知和記憶障礙的精神心理疾病。
有學者認為MDD是環境和遺傳綜合作用導致的,由此提出了表觀遺傳學假說。很多研究表明,表觀遺傳修飾的失調是抑郁癥發病機制的關鍵。目前,關于抑郁癥表觀遺傳修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修飾水平,其中之一是DNA甲基化修飾。該修飾是發生在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上第5位碳原子的甲基化過程,其產物稱為5-甲基胞嘧啶,仍能與鳥嘌呤互補配對。細胞中存在兩種DNA甲基化酶(如圖1所示),從頭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維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點,使其全甲基化。DNA甲基化后影響了RNA聚合酶結合到DNA的特定序列。(說明:甲基為-CH3)
持續高強度壓力是抑郁的關鍵觸發因素,它會改變大腦中某些表觀遺傳標記。這些改變中的許多發生在與神經可塑性相關的基因中,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響應經驗而改變的能力。應激會增加這些基因中的DNA甲基化。后續研究還在進一步進行。
(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
(2)由于圖2中過程①的方式是
(3)根據研究資料,我們如何預防抑郁癥的發生?組卷:5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