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七年級上冊《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2023年同步練習卷(10)

          發布:2024/8/10 8:0:1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76引用:11難度:0.9
          • 2.大白菜外層的葉片呈綠色,內層的葉片呈黃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根據上述事實可以作出的假設是(  )

            組卷:47引用:3難度:0.4
          • 3.進行光合作用時,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條件是(  )

            組卷:35引用:15難度:0.9
          • 4.水中綠色植物金魚藻在陽光照射下放出了氣泡,這氣泡是(  )

            組卷:8引用:2難度:0.9
          • 5.在完全封閉的玻璃瓶中,蠟燭能夠燃燒更長時間的一種實驗裝置是(  )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 6.人類及動物的食物最終來自于(  )

            組卷:16引用:3難度:0.7

          三、解答題

          • 19.農業生產上的許多做法,其實質都是設法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合理密植為什么能提高產量?
            (2)農作物排列整齊,為什么能提高產量?
            (3)你還知道農業生產上有哪些措施有利于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20.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減排、增匯、保碳、封存”是被廣泛認可的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減排”是推動能源供給和工業消費技術進步,走發展脫碳和減排經濟之路,直接減少人為碳排放:“增匯”是利用生態工程及土地管理,增加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碳蓄積和固碳功能:“保碳”是保護現有的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碳儲存及固碳能力;“封存”是采用地質工程、生物技術和生態措施捕集、利用與封存大氣。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多,超出了生物圈
             
            的能力,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出現了例如
             
            等異常情況。
            (2)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減排”就要求我們日常踐行
             
            生活。
            (3)我們可以通過生態工程“增匯”,2018年我國人工林面積已達7964.28公頃,營造了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城”,我們也要
             
            ,用自己的雙手來踐行“增匯”。
            (4)我國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億雙,相當于每年砍伐900萬棵生長30年的楊樹.專家估計,一棵樹的生態價值是其木材價值的9倍。你認為植物的生態價值有
             

            (5)塞罕壩是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昔日一片荒山野嶺,現在年游客量已超過50萬人次,并以年均30%的幅度遞增,成為最熱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僅門票收入就超過4000萬元,每年可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這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如果要你給出森林氧吧吸氧的最佳季節(春、夏、秋、冬)和時間(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你的建議是
             
             

            組卷:14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