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1/7 15:3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相比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養體系明顯“瘦身”,更加體現“核心”的價值。(摘編自《中國學生發展六大核心素養敲定》)
                  材料二:核心素養已成為近十年來歐盟教育發展的支柱性理念。歐盟希望以核心素養取代傳統的以“讀、寫、算”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發并指導各成員國的課程變革。2006年12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了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向各成員國推薦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習能力、公民與社會素養、創業精神以及藝術素養等八大核心素養體系,每個核心素養均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維度進行描述。在這一建議案中,核心素養被定義為:在知識社會中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
                  歐盟核心素養的核心理念是使全體歐盟公民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其突出特點在于統整了個人、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的目標與追求。相比分科知識,歐盟的核心素養理念具有更強的整合性、跨學科性及可遷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沒有排斥母語、數學和科學等傳統意義上的基本技能,這印證了歐盟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是強調跨學科、綜合性的能力培養,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傳統的基本技能,而是將其作為核心素養的基礎。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養?歐盟的觀點》)      材料三:面向未來,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他們應該具哪些素養?如何培養未來的公民,不僅使其能夠更好地工作與生活,還能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研究制訂學生發展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將“核心素養”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其中,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助于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愛因斯坦1936年曾在美國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紀念會上說道:“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遠應該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本原理,并學會了如何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將肯定會找到屬于他的道路?!焙诵乃仞B教育能夠改變我國教育領域內始終大量存在的“唯分數論”的現象,在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習的基礎上,更突出看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而生成真正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
                  知易,行難。核心素養教育如何落實,這是廣大教育實踐者思考最多、挑戰最大的難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努力踐行該教育理念;如何轉變教學觀念,使教學從知識本位向學科素養本位轉變。這需要做到三個轉向:一是由“抽象知識”轉向“具體情境”。傳統教學往往過于抽象,難以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把抽象問題與真實情境相結合,才能為學生創設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機會;二是由“知識中心”轉向“能力(素養)”。核心素養并不是各學科核心素養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個學科核心素養的積淀與豐富。這就需要老師確立“通過知識獲得教育”而不是“為了知識的教育”的教育思想,注重知識轉化為學科素養和能力的過程;三是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是要把教學中心由“教”轉向“學”,老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形成獨立思考、實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摘自楊鴻燕《強化核心素養教育理念》)(1)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提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學生獲得成功生活。
            B.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可教可學,且不斷完善的過程,始終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培養。
            C.“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版本與其征求意見稿相比,核心素養體系明顯“瘦身”,更凸顯核心價值。
            D.歐盟核心素養理念將傳統基本技能作為核心素養的基礎,相比分科知識更具整合性、跨學科性等特征。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個人發展和社會價值的角度全面闡釋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指出了其與征求意見稿的不同。
            B.材料二闡釋了歐盟有關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和突出特點,強調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維度共同發展。
            C.核心素養教育的提出就是要改善教育領域內大量存在的“唯分數論”現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D.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助于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但如何落實到位還是一件難事。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B.舊學校給了學生太多的“好勝心”,但是這些學校很少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C.核心素養教育引起全球關注,甚至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開展教育改革的基礎。
            D.教育部提出要將“核心素養”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4)材料三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根據上述材料,說說應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教育”。

            組卷:2引用:2難度:0.7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問題。
            遍野荊花
            厲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著。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撓一陣頭。遇上難以解決的事,王亮有撓頭的習慣,撓來撓去,頭發越來越少。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頭發撓掉了無數根。
                  崮崖是個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畝山嶺地,卻有6000多畝山場??蛇@么多山場有什么用?這是水源缺乏、土壤貧瘠、幾乎連一棵大樹都長不起來的山嶺呀!憑自己的本事,讓老百姓靠這些山嶺富起來,那真是癡人說夢!
                  可即便是夢也必須做呀,誰叫自己是縣里派到這個村的第一書記呢!帶領這個村快速脫貧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站在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數植被是一種叫荊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幾棵針葉松、刺槐之類的,也長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勢。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雖然累得渾身冒汗,但還是硬撐著繼續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勁,一定要爬上山頂!
                  快到山頂時,他腳下一滑,多虧拽住手邊的一株荊棵才沒摔倒,當他站穩身子時,發現已經幾乎將那株荊棵拔出來了。
                  他仔細一看,這棵荊棵植株雖小,根部卻遒勁有型,像極了奔跑的駱駝,非常好看。他把荊棵拍照后發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幾個人爭著買,爭來爭去,把價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幾百萬棵呢!這里的6000多畝山場幾乎全部長滿了荊棵呀!如果把這些荊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賣三五十,也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擬好了脫貧方案。這夜,他興奮得幾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議事日,等大家到齊,王亮就匆忙宣讀了脫貧方案。他們聽完,面面相覷了許久,最后又把目光匯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頓時被他們看得心里發虛。
            “這辦法真好!我們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張凱帶頭說好,大家才紛紛跟著稱贊起來。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縣城參加一個培訓,就當場把任務安排了下去,有負責挖荊棵的,有負責整理定型的,有負責網上宣傳的……
                  等半個月的培訓結束,王亮興沖沖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幾乎沒有一點進展。王亮氣得隨手拿起一塊山石,奮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時驚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們受窮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動也跟不上!你們不知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半個月的時間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張凱一頓好訓,“你必須給我解釋清楚,你們在這件事上,為什么遲遲沒有行動!”張凱沉默了許久,才解釋說:“那天您事先沒和我們交流就宣讀了脫貧方案,因為您是上級剛派來的,大家都沒好意思直接提反對意見,其實荊棵值錢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過以前誰也沒想把荊棵刨出來賣錢。這地方自然條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荊棵也可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好不容易長成的,如果把這些荊棵刨掉了,環境就更差了。這些日子,我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后還是形成一致意見--寧愿繼續受窮,也不發這樣的財。”
                  張凱說完,王亮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比被人當眾打了幾耳光還難受。
                  轉眼間,荊花遍野的夏天來臨了。這天,王亮和張凱爬上村東的一個山頭,站在山頂放眼四望,整個山野到處是淡紫色的荊花,微風徐來,荊條輕擺,花間蝶飛蜂舞,鳥鳴啁啾,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他們禁不住相視而笑。
                  原來,王亮的脫貧方案被否決后,經過集思廣益,崮崖村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宜的脫貧之路,那就是利用這遍野荊花,大量養蜂并生產純正的荊花蜜。
                  崮崖村生產的荊花蜜,色如純凈琥珀,入口留香綿長,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從此,這遍野荊花成為村里永不枯竭的財富之源……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亮是縣里派到崮崖村的書記,他的責任是帶領這個村快速脫貧,但是這個村的自然條件惡劣,所以他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B.通過艱辛的實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將荊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脫貧方案,但是最終方案沒有得到村民們的贊同,他覺得很難受。
            C.王亮迫切地想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沒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導致村民們不敢當面提出反對意見。
            D.小說緊扣農村扶貧的主題,既表現了村民們的善良、質樸,也表現了扶貧干部們的艱苦、執著和睿智,傳達出美好的愿景。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王亮“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頭發撓掉了無數根”,引出下文,敘寫發現荊棵的價值、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
            B.小說運用語言、心理、細節等方法來正面塑造扶貧干部的形象,將其置身在農村典型環境之下來凸顯脫貧致富的主題。
            C.文中寫王亮絞盡腦汁幫村民找到致富辦法,村民卻“寧愿繼續受窮,也不發這樣的財”,這樣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節波瀾。
            D.結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盡而意無窮,讓找到致富方法的農村生活富有詩意美,升華了小說主題。
            (3)小說中有多處關于“荊棵”的描寫,請分析其作用。
            (4)小說中有兩個脫貧方案,第一個失敗了,第二個成功了,請結合失敗和成功的原因談談本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給你的啟示。

            組卷:2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下列句子中畫加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 判:決定
            B.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結交,親附
            C.此言 得:得到
            D.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 劫:脅迫,挾持
            (2)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不賂者賂者喪
            B.奉彌繁,侵之愈急 句讀不知,惑之不解
            C.戰敗而亡者 秦伯說,鄭人盟.
            D.趙嘗五戰秦,二敗而三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3)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積大小一樣,必須服從王室,按期納貢,并隨同作戰。
            B.“卿”是古代高級官名,也用作對人的敬稱,或是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等的稱謂。
            C.“郡”是古代的行政區域,始見于春秋時期,不同朝代稱謂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立郡,漢增加郡的數量,隋唐廢郡設州,明清稱府。
            D.祖父,古文中一般泛指祖輩、父輩?,F在是指父親的父親?,F在稱“先祖父”是稱已經去世的祖父,與文中的“先祖父”不一樣。
            (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夾敘夾議的文字流溢著豐富情感,如:對“以地事秦”的憎惡,對“義不賂秦”的贊賞,對“用武不終”的痛惜,對六國“為積威之所劫”的警告。
            B.作者開篇亮出觀點,接著指出了賄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過設問再進一步闡述,最后總結全文,從史實引出深刻的教訓,揭示出寫作意圖。
            C.本文從歷史與現實結合的角度,依據史實,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立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D.文中敘述性的句子生動感人。作者運用引用、對比、比喻等手法,使語言靈活多樣,增強了表達效果。句式也整飭有度,富有節奏感、感染力。
            (5)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組卷:1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 8.下面是某報社一則征稿啟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語意準確,語體風格一致。
                  重點圍繞“敬老愛老助老”的大主題,寫真事,記真情,抒實感,通過講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奇聞異事來表現當下我們這里老年人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也可圍繞當下老齡工作、老齡問題、老年法宣傳來聊聊自己的思考及建議,還可記述孝敬爸媽、關愛老人的新人新事,以及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辦實事的先進事件。

            組卷:8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頭的瑤族姑娘小卜,是瑤寨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臨近畢業時,小卜犯難了:家里的父老鄉親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師,傳播知識,為改變家鄉貧窮狀況盡一份力;對小卜有錄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則鼓勵小卜加盟公司,發揮專業特長,創造優質生活;而小卜自己認為當前創業環境好,很想創辦一家民族服裝設計公司,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面對小卜的就業選擇,你會給出什么建議?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88引用:33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