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1/26 3:30:2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
1.下列圖中的工具在使用時能起到“省距離”作用的是( )
A.
鑷子B.
老虎鉗C.
起瓶器D.
鐵絲剪組卷:52引用:2難度:0.8 -
2.如圖所示裝置(忽略機械重力和摩擦力)提同一個物體最費力的是( )
A. B. C. D. 組卷:164引用:3難度:0.6 -
3.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1.5N的物體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過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實際應該是( )
A.小于0.75 N B.等于0.75 N C.大于0.75 N D.等于0.5 N 組卷:1265引用:47難度:0.9 -
4.如圖甲,大人、男孩、女孩用兩根相同圓木棍和一根繩子玩“比力氣”的游戲。該游戲裝置與滑輪組類似,圖乙是其示意圖。繩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在兩根木棍上繞幾圈后女孩捆住繩的另一端向外拉,大人、男孩則各握住一根木棍向外拉,三人中被拉動者為負,他們都使出了最大力氣,仍處于“僵持”狀態,沒能分出勝負。忽略繩與木棍之間的摩擦,以下做法中最有可能使女孩獲勝的是( )
A.僅將繩在兩木棍上多繞1圈 B.僅將繩在兩木棍上少繞1圈 C.僅增加繩的總長 D.僅減小繩的總長 組卷:1276引用:17難度:0.8 -
5.一位同學正在進行投擲實心球的訓練,以下情境中,他對球做功的是( )
A.手拿球靜止 B.手托球水平勻速直線運動 C.將球舉起 D.拋出后的球在空中繼續運動 組卷:1570引用:45難度:0.7 -
6.舉重是我國的優勢體育項目,運動員需將杠鈴舉過頭頂,等到裁判判定站穩之后才能算成績有效。中國選手鄧薇在舉重世錦賽上獲得女子舉重64公斤級冠軍,打破三項世界紀錄,其中在挺舉比賽中她成功舉起了142kg的杠鈴,在挺舉過程中她對杠鈴做功最接近于( )
A.500J B.1000J C.1500J D.2500J 組卷:152引用:3難度:0.5 -
7.如圖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和“比較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的甲、乙兩組實驗裝置。下列關于該兩組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每組實驗中,燃料的質量均應相等 B.每組實驗中,杯中物質的質量均應相等 C.甲組實驗中,可以根據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來比較吸熱的多少 D.乙組實驗中,可以根據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的多少 組卷:1966引用:36難度:0.7 -
8.如圖所示,物體A、B的重分別為40N、20N,動滑輪重為10N,此時物體A在水平面上向右以2m/s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繩子和滑輪間的摩擦不計)( )
A.物體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10N B.物體下落速度為4m/s C.若用F=30N向左拉物體A,可以使物體A向左做加速直線運動 D.若用力F向左拉物體A,使物體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需力的大小為30N 組卷:628引用:1難度:0.5 -
9.關于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 B.在相同的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C.功率大的機器比功率小的機器做功多 D.機械做功時,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大 組卷:233引用:10難度:0.7 -
10.發動機功率相同的甲、乙兩輛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100km,甲車用了1h,乙車用了0.9h,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兩車發動機的效率之比為1:1 B.兩車速度之比為10:9 C.兩車發動機所做功之比為1:1 D.兩車所受阻力之比為10:9 組卷:249引用:4難度:0.5
三.解答題(2+2+6+8+7+7+10,共42分)
-
31.在探究“物體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實驗中,如圖甲所示,將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鋼球擺到豎直位置時,撞擊水平木板上的木塊,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g取10N/kg)
試驗次數 鋼球的質量/g 鋼球下擺的高度/cm 木塊滑行的距離/cm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2)第1次實驗時若不考慮能量損失,鋼球對木塊最多可做 J的功;第3次實驗時,木塊被撞后會滑出木板無法記錄數據,需要重做第三次實驗,甲同學建議換用同樣較長的木板,乙同學建議換一個較大的木塊,丙同學建議降低鋼球下擺的高度,若要將第三次實驗數據與前兩次比較,你認為應當采用 同學的建議。由上述實驗數據和現象可得出結論:;
(3)善于動腦的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方案:用同一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到不同程度,兩次實驗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 (選填“相同”或“不同”),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時的速度也不同,從而驗證了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接著讓質量不同的兩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這樣做 (選填“能”或“不能”)驗證動能與質量的關系。組卷:84引用:2難度:0.5 -
32.項目學習小組在使用密度計時發現由于刻度不均勻,估讀時誤差較大,由此準備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密度計。
液體密度計是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判斷密度大小;根據密度公式ρ=,想到是否可以通過密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來制作刻度均勻的密度計。經過查閱資料及深入討論最后確定了制作方案。mV
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質量稱量工具(如圖甲),刻度是均勻的。使用時先把被測物體掛在秤鉤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秤砣懸掛點對應的數值即為物體的質量。
(1)桿秤的工作原理是 ;
器材:木棒、塑料杯、細線、刻度尺、金屬塊(代替秤砣)。
步驟:
①模仿桿秤結構,用杯子代替秤鉤,先自制一根無刻度“密度秤”;
②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刻度;
③杯中加水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刻度(單位g/cm3);
④以AB兩點之間長度的為標準,在整根秤桿上均勻地標上刻度。110
(2)在制作過程中,秤桿出現左低右高現象(如圖丙),要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應往 側移動;
(3)為了制作出精確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進措施可行的是 (多選)
A.把秤紐位置往遠離秤鉤一側移動
B.減小秤砣的質量
C.減少加入杯中的液體體積
D.換用更細的秤桿組卷:10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