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下)段考生物試卷(4月份)(線上)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4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以下實驗中關于酒精的使用有誤的是( )
A.去除色素,鑒定葉片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B.制成固定液,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 C.用75%酒精提取菠菜葉中色素 D.植物組織培養前,對植物組織進行消毒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2.下列有關脂肪敘述錯誤的是( )
A.脂肪含氫比例少于糖 B.動物脂肪含有飽和脂肪酸 C.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組成 D.糖尿病患者因脂肪分解增多導致體重減輕 組卷:6引用:2難度:0.8 -
3.“納米機器”一分子轉子,經過設計后可被紫外光激活,對特定癌細胞識別并鉆孔后,將治療藥物送入(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中磷脂分子的頭部疏水,尾部親水 B.環境中的有害物質一定不會進入細胞 C.如圖在顯微結構水平上解釋了鉆孔過程 D.分子轉子的識別可能與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有關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4.關于“探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無法形成對照 B.菠菜葉肉細胞中葉綠體不會干擾現象的觀察 C.細胞壁的伸縮性大于原生質層 D.經過不同濃度蔗糖溶液處理后均能復原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5.關于細胞的功能特點與其結構基礎,以下對應關系有誤的是( )
A.性腺細胞合成性激素:具有發達的內質網 B.甲狀腺細胞富集I-:細胞膜上具有I-協助擴散的載體 C.根毛細胞滲透吸水:具有大液泡 D.漿細胞分泌抗體:富含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6.物質轉化中,丙酮酸進一步的變化去路不可能是( )
A.在細胞中形成尿素和磷脂 B.進入細胞的線粒體被徹底氧化分解 C.在細胞中形成葡萄糖或糖原 D.通過氨基轉換作用變成氨基酸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7.圖1為兩種不同抑制劑的作用機理,圖2為相同酶溶液在無抑制劑、兩種不同抑制劑的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非競爭性抑制劑與高溫、強酸強堿降低酶活性的機理相似 B.底物濃度相對值大于15時,限制曲線甲的主要因素是酶濃度 C.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具有類似結構而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 D.曲線丙和曲線乙分別表示競爭性抑制劑和非競爭性抑制劑的結果 組卷:26引用:3難度:0.6 -
8.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和高溫均能直接激活細胞膜上受體TRPV1,使相關離子跨膜運輸產生興奮,興奮上傳至大腦解讀為“疼痛”。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RPV1激活后,膜電位變為內負外正 B.TRPV1引發的痛覺稱為反射 C.喝熱水比喝冷水更利于減輕吃辣椒引發的疼痛 D.可用TRPV1抑制劑研發鎮痛藥物,以減輕某些種類的疼痛 組卷:20引用:3難度:0.5
二、綜合題(共60分)
-
24.內環境的調節
關于人應該喝多少水的建議無處不在。為揭示口渴解除的機制,開展了如下實驗。
(1)正常情況下,人大量飲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尿液中尿素濃度的變化是
A.降低降低
B.升高升高
C.降低升高
D.升高降低
(2)飲水時,口咽部感受器產生的興奮沿著神經纖維到達腦內穹窿下器(SFO),關閉“口渴”信號。對小鼠進行缺水處理后,分別一次性給予10L清水和高滲鹽水,記錄SFO神經元活性,結果如圖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攝入液體后,高滲鹽水組和清水組SFO活性均下降,口渴信號打開
B.高滲鹽水組SFO活性一段時間后升高,表明攝入鹽水只能短暫解除口渴
C.清水組內臟的滲透壓低于高滲鹽水組
D.SFO區域可形成口渴或者不口渴的感覺
為探究胃腸道能否感受攝入液體的滲透壓,研究人員將不同濃度鹽水直接注入小鼠的胃中(mM表示濃度單位),記錄SFO神經元活性,結果如圖2。
(3)圖2結果顯示,胃腸道
(4)為驗證胃腸道滲透壓信號對SFO神經元的抑制是解除口渴的必要條件。請結合圖1和圖2,補充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結果(選擇所給定的字母序號并填寫)。組別 實驗動物 實驗條件 實驗結果 1 缺水小鼠 胃內不注清水 Ⅰ 2 缺水小鼠 胃內注清水 Ⅱ 3 缺水小鼠 Ⅲ 無飲水行為 4 缺水小鼠 Ⅳ 有飲水行為
A.胃內不注清水
B.胃內注清水
C.激活SFO神經元
D.胃內不注清水+抑制SFO神經元
E.胃內注清水+激活SFO神經元
F.胃內不注清水+激活SFO神經元
G.有飲水行為H.無飲水行為
(5)根據以上研究,解釋人喝下咸湯或高糖飲料后“先解渴、再口渴”的現象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5.植物生理
獨腳金內酯(SL)是一類新發現的植物激素。為了探究SL的作用及與生長素在調控植物頂端優勢中的相互關系,科研人員以擬南芥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相關實驗。
(1)植物果實從開始發育到完全成熟的過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
①吲哚丁酸 ②生長素 ③2,4-D ④細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2)植物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通過
(3)研究發現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變體均無頂端優勢,但生長素水平正常。科研人員將上述兩種突變體與野生型(W)進行嫁接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組別 嫁接處理 結果(頂端優勢) 1 突變體1的地上部分+W的根 有 2 突變體2的地上部分+W的根 無 3 突變體2地上部分+突變體1的根 無 4 突變體1地上部分+突變體2的根 ?
B.由實驗結果推測SL最可能的合成部位是根,其作用為影響側枝的生長
C.第2組嫁接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突變體2為SL合成受阻突變體
D.第4組的嫁接結果最可能為無頂端優勢
為進一步研究SL與生長素的關系,科研人員提出假設:生長素沿主莖運輸時,SL會抑制側芽的生長素向主莖運輸,從而形成頂端優勢。如圖為實驗設計裝置。
(4)對照組:在固體培養基
(5)實驗組:用生長素類似物對主莖進行與對照組相同處理,在側枝處施加等量的與對照組相同的物質,在主莖另一端的固體培養基中施加適量的組卷:2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