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九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5/1/4 5:0:2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下列生命現象中,與含羞草所體現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春天楊柳吐絮長出幼嫩的枝芽 B.雄蛙鳴叫招引雌蛙抱對 C.小朋友睡夢中驅趕叮咬的蚊子 D.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2.對生物學探究方法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法是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有步驟的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B.觀察法是有目的通過感官在特定條件下對生物進行感知、考察和描述,驗證科學結論 C.調查法是為達設想的目的收集研究對象的相關信息,然后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出結論 D.測量法是用尺子等測量工具對生物體的長度速度等進行測量后用數據做出量化描述 組卷:23引用:3難度:0.4 -
3.對于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滴加生理鹽水更易于給細胞染色 B.在取材時可用小勺在口腔上部用力刮取 C.滴加碘液主要是為了保持細胞形態 D.蓋蓋玻片時先讓一邊接觸液滴再緩慢放平 組卷:11引用:4難度:0.5 -
4.如圖是某類生物的細胞結構和功能概念圖,其中①②分別表示( )
A.細胞膜、細胞核 B.細胞壁、葉綠體 C.細胞膜、線粒體 D.細胞壁、細胞核 組卷:567引用:24難度:0.5 -
5.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池塘中的小魚可以長成大魚,這都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種子和小魚屬于同一結構層次——器官 B.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為明顯 C.大樹和大魚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 D.大樹和大魚起保護作用的組織分別是上皮組織、保護組織 組卷:195引用:18難度:0.6 -
6.繪制流程圖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概念和過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圖正確的是( )
A.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取鏡和安放→觀察→放置玻片標本→對光→收鏡 B.生物分類單位從小到大的等級依次是:科→種→屬→目→門→綱→界 C.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D.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動物→鳥類動物→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哺乳類動物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7.下列關于綠色植物主要類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分化,都是多細胞個體 B.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 C.蕨類植物有根莖葉分化且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產生種子,種子中都有胚 組卷:215引用:8難度:0.6 -
8.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用金魚藻設計的實驗裝置,觀察在不同距離燈光照射下,試管產生的氣泡數目,得到的數據如下: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 A.在一定范圍內,植物離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數目越多 B.在一定范圍內,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呈負相關 C.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 D.在一定范圍內,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 組卷:457引用:42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共30分,每處1分)
-
24.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學過程中拍到了如圖甲所示的生物圖片,并按圖乙中的分類方法進行了生物分類。丙圖是某同學繪制的金絲猴的骨、關節、骨骼肌關系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中①所對應的甲圖中生物從細胞結構上看,該生物與圖中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
(2)⑤所對應的甲圖中生物的發育方式為
(3)分析乙圖可知,圖甲中與紅豆杉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
(4)圖丙所示某同學繪制的骨、關節、骨骼肌關系模式圖中正確的是組卷:40引用:2難度:0.5 -
25.農業生產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響作物的生理活動,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請回答下列問題:
(1)輪作是指在同一田塊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或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的種植方式。農民通常將玉米和大豆按不同的年份進行輪作。玉米對土壤中氮和硅的吸收量較多,而對鈣的吸收量較少;豆科植物吸收大量的鈣,而吸收硅的數量極少。根據題意可知,將玉米和大豆輪作的好處是
(2)間作是指同一生長期內在同一田塊上間隔種植不同作物的種植方式。中國有五千年的茶文化歷史,研究發現,氨基酸總含量高的鮮葉更適合制作優質綠茶。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以后,對單作、間作兩種種植方式影響茶葉品質的光合作用生理機制進行了如下研究。
步驟一:實驗分組
甲組(單作):只種植茶樹(1米左右);
乙組(間作):桂花樹(高5~6米)、含笑樹(高10~12米)分別與茶樹間行種植。
步驟二:在同一個茶廠,試驗地坡勢平緩度、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分別于春茶、夏茶生長季節進行測定。選擇天氣晴好的日期,從8:00~18:00時每隔2h測定一次茶樹的相關數據。結果如圖所示。指示 處理 春茶 夏茶 氨基酸總含量(%) 甲組 2.38 1.49 乙組 2.96 2.00 茶多酚含量(%) 甲組 15.17 17.81 乙組 14.83 16.15
①圖1中,導致8:00~12:00期間甲、乙兩組凈光合速率均增加的環境因素是
圖2中,與甲組相比,乙組在10:00~12:00期間凈光合速率繼續增加的原因是
②兩組種植中,更適合制作優質綠茶的采摘季節和種植方式是
(3)如圖3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處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實線表示10時的測定結果,虛線表示22時的測定結果。在富含有機肥的農田中,說明圖3中c點會如何移動?其移動的主要原因是組卷:92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