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欄目一:【溫故·知新】學習實踐一:完善古詩文復習三個版本的相關內容,編撰古詩文復習精品素材。
-
1.古詩文復習1.0版。
(1)
(2)可憐夜半虛前席,
(3)誰家玉笛暗飛聲,
(4)組卷:19難度:0.7 -
2.古詩文復習2.0版。
在文學的長河里,流淌著數不盡的溫情與風骨,每掬一口,便使心靈變得豐盈。登高望遠,感受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1)組卷:25引用:1難度:0.7
欄目二:【拓展?提升】學習實踐二:完成評價表單內容,打造精品欄目導語。
-
6.閱讀,回答問題。
假如有一天我們要到月球上去生活…… 1969年7月20日,人類前往月球的第一個使者——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說道:“月面是美麗的,就像鋪著一層細細的碳粉一樣,可以清楚地看到腳印?!?br /> 阿姆斯特朗的順利登月,標志著人類具有登陸月球的能力。之后,更多的人類登上太空,更多的月球礦產被帶回地球。隨著對月球越來越多的探索和了解,人們對月球更加向往了。
月宮“仙藥”不同凡響 月球是一個具有豐富資源和能源的寶庫。目前,月球上的資源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氦-3,它是一種可長期使用的、清潔的、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燃料。
通過一個簡單例子,來看看氯-3的真正價值:如果建設一個氘、氯-3 核聚變發電站,那么根據我國在1992年的所需要消耗電量總和來計算,全年只需消耗約8噸的氦-3。
那么,為什么我們沒有使用氯-3發電呢?根據專家研究,地球上的氯-3資源總量還不足15噸。而據初步估算,月壤中氯-3的資源總量約為100萬~500萬噸。
所以,開發利用月壤中的氦-3,為解決人類未來所面臨的能源危機提供了一種可能。
溫差不大,也就300℃ 由于月球相對于地球具有獨特的位置資源和環境資源,古往今來,幾乎人人都舉頭望過,對月球的遐想更是數不勝數。登上月球,甚至居住月球,是所有人都曾藏在心底的夢。然而,入住“廣寒宮”絕非易事。
月亮直徑3476.28km,表面沒有大氣層,溫度變化全由太陽光直接決定,日間最高溫度可達120℃,而夜間溫度會降至-180℃,晝夜溫差300℃。
此外,月球上還會產生大批危險的次級輻射,如果人類在月球上不加防護地活動,巨大的溫差和這些次級輻射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威脅。
再者,月球上屬于高真空狀態,是沒有空氣的。這種環境下,人類不僅失重而且無法生存。人類想要到月球上去居住,就只能自建“月宮”。
也就是說,人類在月球主要的活動空間是室內。這就需要建造一個密閉的月球基地。月球基地的外罩要十分堅固,足以抵御輻射、流星、隕石等的襲擊。
月球的一個白天長達14個地球日。那么,在14天的120℃的高溫下,為了維持月球基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基地外罩必須具有吸收和反射部分陽光的能力。
月球基地的外部功能具備了,那么內部又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生命須臾離不開氧氣、水和食物。而在月球上,這三種東西可能都不會天然存在。因而月球基地的內部就需要擁有一套完備的封閉循環生態系統,以便能夠供給人類所需的食物、水和空氣,并長時間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自給自足原來堪比家里有礦 從1984年起,美國科學家就曾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了“生物圈2號”試驗基地,用于實驗人類離開地球能否生存。
這個試驗基地擁有一套自給自足和封閉的生態系統??茖W家們希望這個生物圈能夠供8名進入“生物圈2號”工作的研究人員生活兩年。
“月宮一號”由一個綜合艙和兩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有150m2,總體積500m3,栽培了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飼養了黃粉蟲,還有微生物來降解廢物。植物不僅能夠給宇航員提供食物,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通過蒸騰作用獲得純凈的飲用水。
植物中人不吃的部分,比如作物的秸稈等可以用來飼養黃粉蟲,為宇航員提供優質的蛋白和更合理的氨基酸配比。最后,剩下的植物不可食部分以及廢棄物可以用來栽培植物。這樣就形成了“月宮一號”里物質的閉合循環。
(摘自《中國航天科普網》,有刪改)(1)下列哪項說法和原文的意思不符
A.開發利用月壤中的氦-3,就能解決人類未來所面臨的能源危機。
B.人類目前已具備登月的能力,但是能否在月球上居住還處在研究中。
C.建造一個堅固的月球基地外罩是出于抵御輻射、流星、隕石等的襲擊的需要。
D.“生物圈2號”試驗基地是用于實驗人類離開地球能否生存。
(2)結合材料,對兩位大詩人關于“登月”的幻想做可行性分析。
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李賀:“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言外之意:月球上是有液態水的,這些水沾濕了月球車的車輪,月球上有人類,或者說有宇航員,這些宇航員身上都佩戴著鸞佩,走起路來哐啷哐啷響。)可行性分析:
(3)材料中的小標題擬得真是有趣極了,請任選一個探究其妙處。
我選的標題:
我的探究發現:
(4)活動尾聲,完成專欄導語。
專欄導語:人類對于探月歷程,其實暗喻著人類自身的發展。無論是我國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還是______(人名)等科幻作家對登月所做的較為科學的無限遐想,再到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月亮由此擁有了種種不同的文化意義,但是,我們始終應該記得“不管近距離看到月球是一件多么激動人心和多么令人失望的事情,最重要的也許還是從遠處看到我們自己”。
請填寫專欄導語橫線處的人名,并向組員推薦他的其中一部科幻小說。(推薦語可從作品思想內容、藝術特點、人物形象、情節結構等方面寫,100字左右)
①人名:
②作品:
③推薦語:組卷:14引用:1難度:0.5
欄目三:【創見·表達】學習實踐三:選擇自己擅長的專題按要求進行寫作投稿,匯編同齡佳作分享交流。四個專題任選其一進行習作。
-
7.
目 錄 要 求 專題一:記敘類作品 以“那個月夜”為題,可結合自己的體驗,或敘事或抒情,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體悟。 四個專題任選其一進行習作,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專題二:科幻類作品 以“從地球到月球”為題,可進行合理想象,符合科學知識,主題明確,有獨特的思考探索。 專題三:議論類作品 以“人與月亮”為題,可闡發自己的觀點,文從字順,有理有據的展開獨特的表達和見解。 專題四:書信類作品 2022年6月5日,“神十四”開啟了為期六個月的太空之旅,請你寫一封信給三位航天英雄吧。 組卷:1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