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麓山國際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運用(30分)
-
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鉚釘(mǎo) 挑釁(xìn) 盤踞(jū) 長途跋涉(bá) B.縹碧 (piāo) 詰責(jié) 锃亮(zèng) 惟妙惟肖(xiào) C.招徠(lái) 硌牙(gē) 干涸(hé) 風雪載途(zài) D.環滁(chú) 荸薺(bí ) 嚙齒(niè) 飛沙走礫(lì) 組卷:8引用:1難度:0.9 -
2.下列句子加點的成語運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郭老師剛才那番話拋磚引玉,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B.對于各種網絡游戲,一些年輕人沉溺其中,樂此不疲,浪費了不少寶貴的青春時光。 C.得到朋友的鼓勵,她勇敢地走向賽場,成為當天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D.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各部門應主動加強溝通協調,不得各行其事。 組卷:32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消費者在購買文具用品時,要盡量選擇無異味的橡皮擦、無刺鼻氣味的涂改液和學習用品。 B.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我們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視,另一個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C.為了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必須加強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D.調查結果顯示,近90%左右使用過空中無線網絡服務的乘客愿意犧牲舒適的座位,來換取無線網絡服務。 組卷:21引用:2難度:0.8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岳麓書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別是各處懸掛 的歷代楹聯,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①院落格局中軸對稱、層層遞進
②給人一種莊嚴、幽遠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學、藏書、祭祀于一體
④主體建筑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中軸線上
⑤門、堂、齋、軒、樓,每一處建筑都很古樸
⑥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專祠等排列于兩旁。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組卷:34引用:2難度:0.9 -
5.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常用一些特定字詞表達謙遜的態度。“敝”用于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敝處”;“敢”用于冒昧的請求別人,如“敢問”“敢煩”。 B.古代有許多表示友好關系的固定說法。如稱輩分不同、年齡差距較大的朋友關系為“忘年之交”;稱兩國之間友好邦交為“秦晉之好”。 C.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按陽歷算在每年四月,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因“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而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等。 D.二十四節氣中,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間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組卷:21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
-
14.《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別的炒栗店開張約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開張。他等得很有耐心,因為沒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涼拌菜下酒,若炒來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壞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滿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就像山間老農的臉色,是那種沒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別的攤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發亮,或肚上橫切一刀,露出誘人的暖黃色的栗肉來。老汪的栗子不打蠟,不噴糖水,不開口子,偏是他的店門前排長隊。顧客等得急,老汪一點也不急,非要把剛倒出的滿匾的熱栗子輕抖一遍,在抖動的過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幾個壞栗子,擱到一邊。
③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經挑揀了一遍,現在挑出來的,外面看沒壞,他怎么知道是壞的?
④老汪說,氣味不對。他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在車站或碼頭當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萬千人中掃視,只要他攔下的人,多半是網上通緝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與那人對視,只要從他身邊過,就感覺“氣味不對”。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種,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給栗子開口子,是因為硬開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過程中跑光了,熱吃噎人,涼吃更是口感鐵硬。但沒開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過程中炸鍋,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藥一樣迸殼而出,就會濺得一爐栗子都斑斑點點。所以,控制炒栗爐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爐栗子下鍋前,老汪都要細驗單顆栗子的分量,以及皮殼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頂端會有自然的放射狀裂紋,手輕輕一擠,栗殼就開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這鍋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頂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這樣的雅名也只有老汪這樣的戲迷才會想出來。
⑥每過十幾天,栗子店會關門一天。老汪自己在門楣上手書致歉條一張,毛筆字寫得很端莊:“名角來了,聽戲一天。”或者是:“去大別山收栗一天,新鮮炒野栗,明日趕早。”老汪信不過批發市場的栗子,定要自己開車去大別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還出產一種口感細膩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蓮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錐形,是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荊棘叢中打來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褲,把衣袖褲腳都扎緊,趟過與野栗樹混生的荊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長滿刺的栗苞;回來后要把栗苞裝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開;再戴上粗線手套把野栗剝出,十分辛苦。老汪說:“每個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著口子。”那是山區老人和學童一筆很重要的零花錢,是家中沒有栗園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說:“既然這樣,為啥不幫幫他們?”
⑦山里人也純樸,11月,第一場雪落下來,野栗子就沒人打了,因為老輩人說,天寒地凍,野鳥們少吃食,那些留在樹上的野栗子,是它們一冬的口糧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時,都要在山區幫扶兩三個剛考上大學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幫扶到哪里,沒有一定。老汪在與老鄉的閑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況,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討碗水喝,吃上一兩個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選自《揚子晚報》2015年1月24日)(1)請通讀全文,然后參照提示,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短語,概括文章講述的老汪的幾個動人故事。
晚開店→
(2)文章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結尾說“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達效果?
(4)縱觀全文,文中的老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說說標題“老王栗子”的作用,聯系生活實際,并結合文中老汪所作所為談談感悟。組卷:7引用:1難度:0.7
三、寫作
-
15.請在《老汪栗子》第8段橫線處作聯想和想象,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資助的大學生,在拿起被壓在簸箕底下的錢的一剎那,請做一個關于“我”的動作描寫(或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片段。
要求:
(1)符合上下文情景
(2)運用一個比喻的修辭手法
(3)字數不超過150字。組卷:1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