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上冊《14.1電是什么》2018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12/14 3:30:2
一、單選題
-
1.驗電器是用來檢驗( ?。?/h2>
A.電路中電流大小的 B.電路兩端的電壓大小 C.物體是否帶電 D.電路消耗電能的多少 組卷:160引用:26難度:0.9 -
2.下列現象不屬于摩擦起電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氣脫毛衣時會聽到輕微的噼叭聲 B.用干凈的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隨梳子飄起 C.化纖衣服穿在身上特別愛吸附灰塵 D.擦黑板時粉筆灰四處飄落 組卷:374引用:33難度:0.9 -
3.甲、乙兩物體互相摩擦,使甲物體帶了正電,這是由于( ?。?/h2>
A.乙物體的原子轉移到甲物體上 B.甲物體的電子轉移到乙物體上 C.甲物體的原子轉移到乙物體上 D.甲物體得到了電子 組卷:135引用:2難度:0.9 -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帶的電不是正電就是負電 B.帶電的物體只會吸引帶異種電荷的物體 C.摩擦起電就是創造了電荷 D.電流方向與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同 組卷:1044難度:0.9 -
5.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細線吊著的輕質小球時,產生了互相吸引的現象,則該小球( )
A.可能帶負電,也可能不帶電 B.一定帶負電 C.可能帶正電,也可能不帶電 D.一定帶正電 組卷:88引用:17難度:0.9 -
6.如圖,下列關于電磁現象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紙屑,紙屑被吸引,說明玻璃棒有磁性B.
用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片張開,說明橡膠棒帶電C.
給導線通電,導線附近的磁針發生偏轉,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D.
閉合開關,線圈轉動,說明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組卷:78引用:3難度:0.7
四、實驗探究題
-
18.在探究摩擦起電的實驗中:
(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能吸引紙屑,說明橡膠棒帶了電,根據你掌握的原子結構的知識,下列關于帶電原因的猜想,你認為正確的是(只填序號):
a.摩擦創造了電荷;
b.是由于電子發生了轉移;
c.是由于質子發生了轉移。
(2)根據你的猜想,毛皮摩擦過橡膠棒后,你認為:毛皮帶電(選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把一個輕質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排斥,則這個小球。
A.一定不帶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帶正電; D.可能不帶電。組卷:939難度:0.5
五、綜合題
-
19.閱讀短文,回答各題
神奇的靜電
圖中人的頭發為什么會豎起來?
請去中國科技館“探索與發展”展區體驗一下靜電的美妙與神奇,然后沿著科學家們探索的足跡,展開自己的科學探索之旅,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
在干燥和多風的秋天,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早上起來梳頭時,頭發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的聲響。這些都是靜電現象。靜電就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的電荷。
兩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研究靜電現象了。吉爾伯特(1544-1603)是一位醫生,他利用各種物質做了許多摩擦起電的實驗,發現除琥珀外,金剛石、藍寶石、水晶、玻璃、硫磺、硬樹脂、云母、巖鹽等,摩擦后也能吸引小物體。吉爾伯特把經過摩擦后能吸引小物體的物體叫做electric,意思是“琥珀體”,這就是西文中“電electricity”的詞根的來源。為了確定一種物質是不是帶電體,他發明了第一個可供實驗用的驗電器,用一根極細的金屬棒,中心平衡在一個尖端上,可以自由轉動。由于棒很輕,當摩擦后帶電的物體靠近棒時,棒被吸引而轉動。
1882年,英國維姆胡斯創造了圓盤式靜電感應起電機,感應起電機是一種能連續取得并可積累較多正、負電荷的實驗裝置。其中兩軸玻璃圓板可反向高速轉動,摩擦起電的效率很高,并能產生高電壓。感應起電機所產生的高電壓,與其他儀器配合后,可進行靜電感應、雷電模擬實驗、演示尖端放電等有關靜電現象的實驗。
用靜電感應起電機做個有趣的實驗吧:會跳舞的紙傘
實驗器材:紙傘、靜電感應起電機、兩個金屬鏈
注意事項:兩個紙傘放置時有一定距離,避免相互吸引。
實驗步驟:
①用金屬鏈連接紙傘和靜電感應起電機。
②搖動靜電感應起電機,觀察到紙傘張開,而且紙傘張開的角度還會變化。
(1)帶電體具有的性質。
(2)靜電就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的電荷,如果電荷定向移動會產生。
(3)根據會跳舞的紙傘可以制成驗電羽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組卷:62引用:7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