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七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第_____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  )

            組卷:10引用:12難度:0.8
          • 2.2022年9月9日,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發布: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為“_____”。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

            組卷:20引用:10難度:0.8
          • 3.2022年7月11日,_____在廣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國已設立并揭牌運行一北、一南兩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組卷:10引用:6難度:0.8
          • 4.2022年8月31日,以“創新引領世界設計點亮灣區”為主題的廣州_____盛大開園,正式開啟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產業集群發展之路,設計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加速形成。(  )

            組卷:9引用:4難度:0.8
          • 5.2022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共迎時代挑戰共建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各國要樹立____意識,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時代課題,共渡難關,共創未來。(  )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 6.丘成桐作為我國著名數學家,27 歲他便一舉突破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畢猜想”。他曾表示:“善于提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我在研究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關鍵,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學時代帶給我的禮物。”這表明(  )

            組卷:23引用:1難度:0.8
          • 7.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②“中國夢”只是青少年對未來的美好愿望
            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④要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 22.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2年4月22日,“摘星媽媽”王亞平在《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一文中寫道:成為航天員,也是一個不斷求知的過程。參加選拔體檢期間,我在散步時偶遇楊利偉,好奇地問:“當航天員最難的是什么?”他就說了兩個字:“學習。”之后,我深深意識到這兩個字的分量。入隊第一年,我們要系統學習空氣動力學、天文學、高等數學、航天醫學等30多門課程。知識儲備就像蓋房子,要一點一點來,沒有捷徑可走。白天排滿課程,晚上寫作業、預習、復習,書桌上的臺燈從沒在深夜12點前熄滅過。除了“硬核”專業知識,文學和朗讀也很好地陪伴了我們的太空生活。如今安全返回地面,我依然渴望帶著孩子們的科學夢再次飛向太空,完成新的探索,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繼續書寫中國和人類航天事業新的輝煌。
            (1)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學習對我們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2)結合王亞平的學習經驗,運用所學知識,簡述你對“享受學習”的體會。
            (3)本學期末,班級將舉辦一場關于學習的主題班會,請你設計一條標語。

            組卷:51引用:1難度:0.7
          • 23.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請你閱讀下面的材料,調動和運用道德與法治的有關知識以及自主學習獲得的有關知識與經驗,運用你的理性,自擬題目,寫一篇讀后感。要求不得出現真實區域、學校、班級、姓名等信息。
            人民楷模?生命豐碑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于沂源縣張家泉村。14歲參軍,16歲入黨,經歷過上百次戰斗,十次英勇負傷,三次榮立戰功。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傷殘軍人。
            他在朝鮮戰場重傷回國,昏迷不醒,醫院采取搶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醫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夠活三年。可是,他經過六年苦澀煎熬艱難錘煉,不但活了下來,還在一望無際的艱難中,一寸寸、一點點、一步步,向著生命的亮光挺進。
            他放棄榮軍休養院特護待遇,毅然回到家鄉,并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既然敵人的子彈炮火沒有奪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犧牲的戰友們活著。既然活著,就要活出名堂。他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的25年里,帶領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17斤重的假肢他磨壞7副,當年的窮鄉僻壤,如今已經是萬畝桃園,十里桃花,果實累累,繁榮昌盛。他沒有手,卻把山村裝點得花果飄香。他沒有腳,卻和鄉親們走出了一條幸福之路。
            ——節選自“人民網”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