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五四新版七年級下冊《9.1 自然特征與農業》2021年同步練習卷(4)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在地球‘第三極’上的藏北草原,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牦牛肉,補充我們的精力,滋養我們的身體。”坐在鏡頭前面,西藏自治區申扎縣常務副縣長王軍強,當起了一名助農帶貨主播,不到兩個小時,其直播“首秀”網絡點擊量超過5萬人次,銷售額近20萬元。據此完成1~3小題。
不到兩小時網絡點擊量超過5萬人次的主要原因是( )A.主播網絡知名度高 B.互聯網交易環節少 C.網絡傳播范圍廣 D.耗牛肉質量較好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一、選擇題
-
9.如圖是拍攝于青藏高原邊緣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這里海拔超過4000米,原本只能放牧,如今已是全川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扶貧電站,所在地實現了“光牧互補,一地多吃”的生產方式。據此完成8~10小題。
太陽能光伏發電( )A.所用資源不可再生 B.可持續穩定發電 C.屬于高新技術產業 D.受自然環境影響小 組卷:2引用:0難度:0.60 -
9.如圖是拍攝于青藏高原邊緣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這里海拔超過4000米,原本只能放牧,如今已是全川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扶貧電站,所在地實現了“光牧互補,一地多吃”的生產方式。據此完成8~10小題。
此地適合發展“光牧互補”,是因為這里( )
①海拔高,氣溫低,適合牧草生長
②海拔低,氣溫高,不適合發展種植業
③地處高原、低緯地區,陽光照射強
④地狹人稠,污染嚴重,空氣透明度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組卷:4引用:0難度:0.50 -
9.如圖是拍攝于青藏高原邊緣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這里海拔超過4000米,原本只能放牧,如今已是全川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扶貧電站,所在地實現了“光牧互補,一地多吃”的生產方式。據此完成8~10小題。
不屬于光伏扶貧目的的是( )A.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能源 B.促使當地將草地開墾為耕地 C.輸出能源,增加牧民收入 D.保護自然環境,發展生態旅游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二、解答題
-
10.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點,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每個地理區域都有顯著的地理特征。根據圖文資料完成各題。
(1)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圖釋內容。
①
長絨棉因纖維長而得名,其生長期長,需要的熱量大,是喜光作物,需要有灌溉水源。新疆長絨棉主要栽培生長在阿克蘇地區、喀什等地區等,纖維柔長,潔白光澤,彈性良好。圖2是喀什位置及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2)據圖分析喀什能夠種植長絨棉的有利條件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保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護地。
(3)請從地理角度解釋“亞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極”的含義組卷:9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