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等多區縣八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23 8:30:3
一、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12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填“T”,錯誤的填“F”。)
-
1.網絡是公共空間,公民有在網絡上的發表任何言論的權利和自由。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2.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組卷:45引用:2難度:0.3 -
3.服務社會不僅能實現自身價值,還能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提升個人的道德境界。
組卷:39引用:3難度:0.7 -
4.未成年人可以用離家出走或者絕食等極端方式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組卷:10引用:1難度:0.9 -
5.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輔相成。
組卷:31引用:1難度:0.5 -
6.我國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是不能夠解決的。
組卷:17引用:1難度:0.8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7.在家里,我們是子女;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小區,我們是業主;在祖國大家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這說明( )
A.我們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B.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C.每個人的社會關系都很簡單 D.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組卷:17引用:4難度:0.9 -
8.臨沂某學校每天都會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收看時事新聞,在校園廣播中開辟“時政速遞”專欄,深受同學們喜愛,學校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 )
A.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改變世界格局 B.將學習社會時政作為主要任務 C.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 D.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9.隨著一大批網絡紅人的出現,圍繞“網紅”生發的商業鏈條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人們稱之為“網紅經濟”。它以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紅人的品位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款和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可見“網紅經濟”( )
①離不開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的支撐
②進一步推動了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
③滿足了個性化消費、引導產業升級
④創新了營銷方式,增加個人財富和社會財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14引用:3難度:0.7 -
10.2021年10月23日,呂某在短視頻平臺“呂先生涼山行”發布并惡意傳播“兒童貧困無助”視頻,讓已經脫貧摘帽的四川涼山州當地兒童擺拍,捏造事實,顛倒黑白。據報道,發布不實視頻的呂某已被依法傳喚,要求其立即刪除虛假不實視頻,并公開道歉。案例啟示我們( )
①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造謠傳謠必定會受到相應處罰
②網絡只能傳播社會中的真善美,不能曝光假惡丑
③公民行使權力時也要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④要做一個正能量的網絡傳播者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組卷:123引用:4難度:0.7 -
11.2021年9月,臨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市區主要干道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不戴安全頭盔的行為進行“遞進式智慧勸導”。對不規范佩戴的,予以糾正,直至駕乘人員規范佩戴安全頭盔方放行。對此事理解正確的是( )
A.戴不戴頭盔是市民的自由,交警管不著 B.違反社會規則只會受到執法人員的勸導和教育 C.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 D.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組卷:32引用:10難度:0.8
三、簡答題(36題12分,37題12分,38題16分,總計40分)
-
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在抓好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020年5月17日當天,又有溫馨的故事在八大峽街道臺西社區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發生。“感覺特別好!謝謝你為我們疏導經脈。”“特別感謝你,我輕快多了。”“謝謝你給我推拿,舒服極了。”社區一間小小的活動室被掌聲、感謝聲充盈著。原來,轄區2019年度全省四個100先進典型—最美志愿者邱杰正在為參與社區防疫的志愿者進行推拿知識講解,為辛苦付出的志愿者按摩推拿,舒緩疲勞,讓志愿者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無私奉獻的肯定和回饋。談到這次活動,邱杰說:“從防控的第一天起,志愿者就活躍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為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力量,感謝他們為我們健康的守護,我只是盡我所能同樣守護著他們。”
(1)最美志愿者邱杰及參加社區防疫的志愿者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2)最美志愿者邱杰及參加社區防疫的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有何價值?
(3)向最美志愿者學習,弘揚志愿精神,青少年應該怎么做?組卷:14引用:1難度:0.2 -
33.“做守法的公民”主題探究活動正在進行,請你參與其中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9年7月30日,駕駛保時捷轎車的女司機李某戴帽、穿高跟鞋在重慶渝北區龍盛街口斑馬線違規掉頭時,與駕駛奇瑞汽車的男司機楊某發生爭吵并動手扇了楊某耳光,又被楊某回打了耳光。最后被警察行政拘留了。
材料二:某中學學生王某,經常曠課、逃學,沉迷于網吧。九年級時,他在網上結交了一些網友,并為了“哥們兒義氣”參與打群架,在斗毆中將對方打成重傷,最后王某受到刑罰處罰。
(1)上述材料中的李某和王某的行為分別是什么違法行為,兩者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2)請你談談材料一中李某的行為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3)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預防違法犯罪?組卷:11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