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課外古詩誦讀 臨江仙》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過關】

          • 1.《臨江仙?夜登小閣,記洛中舊游》作者是
             
            (1090-1138),字
             
            ,號
             
            ,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
             
            (朝代)詩人。

            組卷:21引用:1難度:0.8
          • 2.寫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①難
             

            三更
             

            組卷:26引用:1難度:0.8
          • 3.借助《臨江仙?夜登小閣,記洛中舊游》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臨江仙:
             

            (2)洛中:
             

            (3)午橋:
             

            (4)漁唱起三更:
             

            組卷:19引用:1難度:0.8

          二、【實戰過關】

          • 4.記憶型默寫:
            (1)憶昔午橋橋上飲,
             
            。長溝流月去無聲。
             
            ,吹笛到天明。
            (2)二十余年如一夢,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組卷:147引用:1難度:0.8
          • 5.理解型默寫。
            (1)《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2)《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的句子是:
             
             

            (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感觸,概括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寫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4)《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
             
             

            組卷:294引用:1難度:0.7

          三、課內詩歌鑒賞

          • 6.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下列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宋代詞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
            B.這首詞的上片寫詞人在往昔歲月中沉湎于午橋宴飲,流連于洛城繁華,晝夜游樂,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句表現了詞人對世事滄桑的感喟:經歷國破家亡的流離之苦,看破爾虞我詐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更”一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
            (2)這首詞的上下片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分別是
             
             
            ,全詞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組卷:211引用:4難度:0.6
          • 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宋)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1)“長溝流月去無聲”一句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閑登小閣看新晴”,有人將“看”改為“弄”,你認為哪個字更為妥帖?

            組卷:32引用:1難度:0.6
          • 8.閱讀下面的詞,完成下列各題。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南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釋】①午橋:橋名,在洛陽縣南十里外。寫作本詞時,洛陽已淪落敵手(金國)。②新晴:指雨后初晴。③漁唱:漁人編的歌。
            (1)下列對本詞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詞上下片都以寫回憶為主,描寫了詞人往昔在家鄉與朋友一次宴飲的場景。
            B.“長溝流月去無聲”指的是月光隨著流水悄悄不見了,體現了時間流逝之快。
            C.下片的“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兩句,表達了詞人經歷國家及自身滄桑變化的傷感。
            D.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了。
            (2)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中的“憶昔”和“三更”很好地呼應了詞題“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B.“杏花”一句,既點明了宴飲的時節,又描繪了一幅恬靜、清婉、綺麗的畫面。
            C.“閑登小閣看新晴”一句點題。“新晴”與“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回憶中的事與目前處境聯系起來。
            D.全詞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組卷:139引用:2難度:0.5

          四、課外詩歌鑒賞

          • 24.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臨江仙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釋)①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②聽江聲:蘇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③營營:周旋、忙碌,內心躁急之狀,形容為利祿竟逐鉆營。④夜闌:夜盡。⑤縠紋:比喻水波細紋。縠,縐紗。
            (1)下面對本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
            B.“歸來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酒后清醒歸來的情態。
            C.“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表達出詞人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
            D.“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表達出詞人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2)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以靜襯動,通過寫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
            B.詞中上片寫詞人的醉酒,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鋪墊。
            C.下片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D.全詞風格清曠,飄逸,豪放,抒發了詞人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

            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2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臨江仙
            [宋]元好問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注】①1235年秋,詞人從濟源至齊州,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這首詞大概寫于1238年,當時詞人正準備攜家由濟源回山西太原。②齊州:地名,與詞中的“東州”均指今山東濟南。③濟源:地名,今屬河南。
            (1)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兩片所寫,既不同時也不同地,時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歡快的回憶,也有深沉的懷念。
            B.上片前三句以“紅妝”應“荷花”,“翠蓋”應“荷葉”,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點。
            C.“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是對上片的總結,寫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歡聚融洽的氣氛,轉寫分離的愁苦和詞人急于乘舟奔赴東州的心情。
            (2)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以“木蘭舟”點綴于“紅妝”“翠蓋”之間,營造出“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
            B.這首詞質樸的語言與純真的情感相輔相成,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C.詞的下片“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D.這首詞借“一尊白酒”寄托“離愁”,其寫法與杜牧的《赤壁》有異曲同工之妙。

            組卷:37引用:9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