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9 4: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面有關細胞及細胞學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新冠病毒一旦離開活細胞,就不再表現出生命現象 B.施萊登與施旺運用了不完全歸納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在光學顯微鏡下可看到動物細胞有兩層核膜,而大腸桿菌和顫藍細菌都沒有核膜 D.細胞學說使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并為后來進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礎 組卷:34引用:3難度:0.7 -
2.下列有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泡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B.高爾基體不但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分類和包裝,還是蛋白質的發送站 C.分泌蛋白首先在游離的核糖體內合成,當合成了一段肽鏈后,這段肽鏈會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粗面內質網上繼續其合成過程 D.細胞支架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3.甲狀腺激素結構如下圖1。甲狀腺濾泡細胞內的I?濃度是血漿中I?濃度的30倍。血漿中I?進入濾泡上皮細胞是由鈉碘同向轉運體(NIS)介導的。鈉鉀泵消耗ATP將細胞內多余的鈉離子逆濃度梯度運出,以維持細胞內外鈉離子濃度差,如圖2所示。哇巴因是鈉鉀泵抑制劑;NO3?可以與I?競爭NIS。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漿中I?進入濾泡上皮細胞的過程是主動運輸 B.可推知哇巴因能夠抑制NIS的功能,從而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C.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需要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細胞器分工合作 D.NO3?能夠影響I?進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
4.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據此,對該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錯誤的是( )
A.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為25℃ C.在0~25℃范圍內,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 D.適合該植物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50℃ 組卷:1339引用:50難度:0.9 -
5.下列有關實驗方案或現象敘述正確的是( )
編號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實驗方案或現象 A 酶的高效性 三氯化鐵,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等 用三氯化鐵和過氧化氫酶分別催化等量過氧化氫分解,待過氧化氫完全分解后,檢測產生的氣體總量。 B 觀察細胞質流動 新鮮黑藻葉片,清水等 葉片需要染色。 C 觀察細胞有絲分裂 洋蔥根尖、龍膽紫溶液等 在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一個細胞的染色體在各個時期的變化過程。 D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酵母菌、葡萄糖等 有氧、無氧兩組之間形成相互對照;葡萄糖濃度、溫度等屬于無關變量。 A.A B.B C.C D.D 組卷:15引用:4難度:0.6 -
6.科學家研究發現,腫瘤細胞能釋放一種叫“微泡”的泡狀結構,其攜帶一種特殊的“癌癥蛋白”。當“微泡”與血管上皮細胞融合時,“癌癥蛋白”作為信號分子促進新生血管異常形成,并向著腫瘤方向生長。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微泡”和血管上皮細胞的融合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B.“癌癥蛋白”的形成過程需要多種RNA分子的參與 C.“癌癥蛋白”的作用影響了血管上皮細胞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癌癥蛋白”作為信號分子促使新生血管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7.如圖為某高等動物的一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乙細胞和丙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同,但核DNA分子數乙細胞是丙細胞的2倍 B.甲、乙、丙細胞不可能同時出現在該動物體內的同一器官中 C.乙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均為AaBbCC,丙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一個為ABC,一個為abC D.丙細胞產生子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組卷:28引用:2難度:0.5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
20.豚鼠毛的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顏色的深度,豚鼠毛的顏色與基因型的對應關系如表。
基因型 E_ff E_Ff E_FF或ee_ _ 豚鼠毛的顏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1)實驗假設:兩對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有以下三種類型。
請在C圖上標出兩對基因分布情況。
(2)實驗方法:
(3)可能的實驗結果(不考慮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及相應結論:
①若符合圖中第一種類型,子代豚鼠表現型及比例為
②若符合圖中第二種類型,則該雄鼠可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為
③若子代豚鼠表現為黑色:白色=1:1,則兩對基因在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21.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長滿.地衣的樹干上。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色(B)對淺色(b)是顯性。已知樺尺蛾種群的基因型頻率如下:BB10%、Bb20%、bb70%。請完成下列問題。
(1)假設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沒有基因突變,所有個體生存和繁殖的機會均等,則該種群產生的B和b配子的比例分別是
(2)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將裸露的樹皮熏成黑褐色。樹干變黑不利于淺色樺尺蛾生存,一段時間后,樺尺蛾種群的基因型頻率變為:BB70%、Bb20%、bb10%。你認為這段時間樺尺蛾是否進化?
(3)此后人們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對工業污染進行治理。此間又出現了一種介于兩種體色之間的變異類型,此變異類型的根本來源是
(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樺尺蛾體色的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么直接接受選擇的是組卷:6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