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城關中學九年級化學競賽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正確答案.)
-
1.現代醫學證明,人類牙齒由一層稱為堿式磷酸鈣的堅硬物質保護著。堿式磷酸鈣的化學式中除鈣離子外,還含有一個氫氧根離子和三個磷酸根離子,則其化學式正確的是( )
A.Ca2(PO4)3(OH) B.Ca3(PO4)3(OH) C.Ca4(PO4)3(OH) D.Ca5(PO4)3(OH) 組卷:202引用:52難度:0.9 -
2.距今2000余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述,這是現代濕法冶金技術的先驅,從現代的科學觀點理解,“曾青”應賦予的最恰當的涵義是( )
A.銅單質 B.硫酸銅溶液 C.銅的化合物 D.可溶性銅鹽的溶液 組卷:426引用:9難度:0.7 -
3.已知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m與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在數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 )
A.m-x+2 B.m+x+2 C.m-x-2 D.m+x-2 組卷:310引用:30難度:0.9 -
4.18O是科實驗中常用的一種示蹤原子,用儀器可以觀測到它在化學變化中的行蹤。在某一飽和硫酸銅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為18O),如果保持溫度不變,其結果是( )
A.無水硫酸銅不再溶解,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沒有發生改變 B.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為藍色晶體,其質量小于ag C.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為藍色晶體,其質量大于ag D.有部分帶標記18O的SO42-進入溶液中,但固體質量保持不變 組卷:297引用:18難度:0.7 -
5.1923年丹麥化學家布朗斯特提出一種理論叫酸堿質子論,認為規定凡是能夠釋放質子(H+)的任何物質(包括分子或離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質子的分子或離子都是堿,根據這一理論,下列各項即屬于酸又屬于堿的是( )
A.HNO3 B.H2SO4 C.OH- D.HCO3- 組卷:50引用:25難度:0.9 -
6.已知氧化還原反應中存在如下關系: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弱還原劑+弱氧化劑,現有下列三個能反應的式子:2W-+X2→2X-+W2;2Y-+W2→2W-+Y2;2X-+Z2→2Z-+X2
以上反應均在同溫、同壓、同濃度下進行,正確的結論是( )A.氧化性是:Y2>X2 B.還原性是:Y->Z- C.2Z-+Y2→2Y-+Z2的反應能夠進行 D.在X-、Y-、W-、Z-中X-的還原性最強 組卷:170引用:12難度:0.7 -
7.在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鐵粉,待反應完成后再過濾,下列情況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Fe2+ B.濾紙上有Ag、Cu、Fe,濾液中有Ag+、Cu2+、Zn2+、Fe2+ C.濾紙上有Ag、Cu、Fe,濾液中有Zn2+、Fe2+ D.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Zn2+、Fe2+ 組卷:92引用:6難度:0.9
三、解答題(共3小題,滿分20分)
-
22.小明、小鵬和小芳三位同學在一起探究蠟燭燃燒,他們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1)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小鵬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蒸氣。
小芳認為:可能上述兩種情況都有。
(3)設計實驗方案:請你幫他們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哪一種分析是正確的。
(4)現象與結論: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確,現象應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蠟燭的主要成分,則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組卷:139引用:24難度:0.5
四、計算題(共1小題,13分)
-
2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稱取含NaCl的Na2CO3固體25g,將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鹽酸,使氣體完全放出,共收集到 8.8gCO2氣體.
(1)計算原固體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和消耗鹽酸的總質量.
(2)下表為研究性學習小組向上述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入(邊加邊振蕩)鹽酸后所記錄的部分數據.經查閱資料知Na2CO3與HCl反應可以分兩步進行:Na2CO3+HCl二NaCl+NaHCO3(I);NaHCO3+HCl=NaCl+H2O+CO2↑.
①請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實驗次數 每次產生的CO2的質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鹽酸100g 第二次再逐滴加鹽酸100g 8.8 第三次再逐滴加鹽酸100g 0 組卷:396引用:1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