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一中高二(上)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13 21:0:2
一、選擇題
-
1.如圖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則人的肝臟細胞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直接來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組卷:56引用:32難度:0.9 -
2.下列關于內環境理化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劇烈運動后,人體內會產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漿的pH顯著下降 B.體液即人體的內環境 C.冬季人體內酶的活性降低,因為氣溫偏低 D.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蛋白質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組織水腫 組卷:28引用:2難度:0.7 -
3.當肌肉細胞缺氧時會產生什么物質?pH的變化是怎樣的?需何種緩沖物質進行調節( )
A.CO2、迅速降低、NaHCO3 B.CO2、基本不變、H2CO3 C.乳酸、迅速降低、NaHCO3 D.乳酸、基本不變、NaHCO3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4.如圖是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的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乙表示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 B.三種調節方式中,神經調節占主導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溫度和酸堿度 D.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不可以變化,否則機體就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組卷:316引用:37難度:0.9 -
5.如圖是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③是人體內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a處的氧氣濃度高于b處 C.①③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②③④ 組卷:49引用:35難度:0.7 -
6.下列關于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血的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 B.內環境是一個主要由H2PO4-/HPO42-構成的緩沖體系 C.內環境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場所 D.內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機體自動地調節器官和系統的活動 組卷:30引用:1難度:0.8 -
7.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后,會出現的現象是( )
A.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 B.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10mL C.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 D.輸入的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布在細胞外液 組卷:1841引用:170難度:0.9 -
8.在下列物質或過程中,不會在人體內環境中出現的是( )
①血紅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乙酰膽堿
⑥甲狀腺激素的運輸
⑦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⑧尿素
⑨維生素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組卷:12引用:6難度:0.9 -
9.如圖中甲、乙、丙、丁表示人體體液的各種成分及其相互關系,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是乙,O2濃度最高的是乙 B.營養不良時,甲的含量會增多,乙的含量會減少 C.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為甲和乙 D.淋巴細胞只分布在丁中 組卷:37引用:14難度:0.7 -
10.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圖中所示的內環境a、b、c、d的名稱相同是( )
A.a與b B.b與c C.a與d D.c與d 組卷:37引用:3難度:0.8 -
11.如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成分(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機酸 蛋白質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屬于血漿,其滲透壓大小主要與血漿中無機鹽及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B.若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 D.④為淋巴,組織液中的蛋白質等物質可與淋巴進行交換,以避免營養物質的浪費 組卷:10引用:15難度:0.9 -
12.如圖表示某人從初進高原到完全適應,其體內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對AB段和BC段變化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為人初進高原,呼吸頻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轉化為其他物質;二是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為此段時間內,人體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進入血液 D.AB段產生的乳酸,在BC段與Na2CO3反應 組卷:64引用:64難度:0.7 -
13.人體內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在該環境中可發生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其中有( )
A.蛋白質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酶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 組卷:175引用:59難度:0.7 -
14.如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③為細胞內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④為淋巴 B.血紅蛋白存在于②中 C.①比②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D.②→④過程受阻會導致組織水腫 組卷:8引用:9難度:0.9 -
15.下列細胞或生物體所處的環境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具體內環境是組織液 B.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細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環境等外界環境中,可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C.魚的心肌細胞處于內環境中 D.HIV病毒只要侵入人體內環境,就能進行旺盛的新陳代謝,增殖后代 組卷:9引用:3難度:0.9 -
16.高等動物和人的內環境必須保持相對穩定,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與內環境穩態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通過汗液和尿排泄代謝廢物 B.血液運輸氧氣和代謝廢物 C.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D.血液中的CO2增加,會使呼吸加深 組卷:45引用:34難度:0.9 -
17.通過研究發現,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間,變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對緩沖物質對血液酸堿度起緩沖作用
②通過呼吸系統可不斷排出CO2
③血漿中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隨尿排出體外
④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強度的調節有利于維持血液pH的相對穩定
⑤食物中的堿性物質與新陳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所構成的緩沖對調節了血液pH。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組卷:19引用:8難度:0.7 -
18.下列有關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內環境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等 B.劇烈運動后,乳酸在血漿中含量維持穩定 C.人喝醋后,血漿中的pH明顯下降 D.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過低,會引起組織水腫 組卷:44引用:5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54.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用針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后肢出現收縮活動.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
(2)從脊蛙左后肢剝離出甲、乙兩根神經,卻無法確定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研究者將乙神經剪斷,并立即分別刺激A端和B端,觀察左后肢是否收縮,以判斷乙神經是傳入神經還是傳出神經.如圖所示.
結果預測:
①若刺激A端左后肢不收縮,刺激B端左后肢收縮,則乙神經是
②組卷:7引用:4難度:0.7 -
55.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分別加入25mL實驗材料→測pH→滴加5mL0.1mol/L的HCl、搖勻→測pH→倒去燒杯中溶液后充分沖洗→重復實驗并記錄。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開始時應測量
(2)該同學用如圖所示曲線來預期探究結果,試回答:
①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符合科學的是清水組,理由是
②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起
(3)如果要證明血漿確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本探究實驗還應該補充:加入組卷:17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