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要求,每題1分,共30分)
-
1.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深受人民喜愛。下列詩句中不包含生命現象的是(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D.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組卷:235引用:24難度:0.6 -
2.2022年,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迎來了6只大熊貓寶寶,6只萌寶同框亮相的場面萌翻眾人。大熊貓以竹子為“主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熊貓和竹子的細胞結構完全相同 B.大熊貓和竹子的結構層次完全相同 C.大熊貓和竹子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不同 D.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其他生物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組卷:16引用:2難度:0.6 -
3.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了用于科學實驗的紫花苜蓿、燕麥等植物種子。這些種子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屬于(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植物體 組卷:176引用:15難度:0.5 -
4.2022.10.23是24節氣中的霜降,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樹葉都枯黃掉落;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可見這一節氣前后對生物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 )
A.陽光 B.水分 C.溫度 D.土壤 組卷:110引用:7難度:0.5 -
5.按照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的排列次序,正確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③→②→①→⑤→④ C.⑤→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⑤ 組卷:40引用:10難度:0.7 -
6.羅伯特?虎克用自制顯微鏡發現了細胞,開啟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之旅。如圖一是顯微鏡的結構,圖二是某同學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圖三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二中制作臨時裝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步驟c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生理鹽水 B.圖三由視野甲到乙時,應先向右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C.觀察細胞時可調節圖一中的②使物像清晰 D.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比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少了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組卷:178引用:7難度:0.6 -
7.我國是農業古國,詩經中提到“或耘或耕,黍稷薿薿”,為農作物除草、施肥;“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為農作物去除害蟲:“荼蓼朽止”,將雜草腐爛在田里作為肥料,相關解釋錯誤的是( )
A.秸稈還田是利用微生物將秸稈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無機物 B.雜草與農作物是競爭關系,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C.除蟲、除草可以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D.農田生態系統中,人的作用很關鍵 組卷:59引用:4難度:0.6 -
8.在上海科技館創新成果展上,一只“人耳鼠”背上長了一只“人耳軟骨”,吸引了眾人眼球。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來看,下列與軟骨屬于同一層次的是( )
A.血液 B.皮膚 C.唾液腺 D.神經元 組卷:78引用:6難度:0.5 -
9.杜甫有詩云:“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園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園,某校同學對其進行調查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魚和蝦的種間關系只有捕食關系 B.蝦的數量變化對魚的數量沒有影響 C.該食物網中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鷺 D.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組卷:303引用:16難度:0.5 -
10.如圖是動物體的構成模型,數字表示生理過程,字母表示結構層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通過1和2形成b,相同的b結合在一起構成c B.d由不同的c按照一定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 C.植物的輸導組織與c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D.油菜的種子與d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組卷:36引用:2難度:0.6 -
11.如圖為五種單細胞生物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都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B.都是有害生物 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都是動物 組卷:29引用:4難度:0.5 -
12.如圖陰影部分表示腎蕨和葫蘆蘚的共同特點,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假根,起固定植物的作用 B.莖、葉中有輸導組織 C.適宜生活在于旱缺水的環境中 D.不產生種子,能進行光合作用 組卷:122引用:4難度:0.5
二、解答題(共6小題,滿分50分)
-
35.青島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葉是由芽發育成的,葉中包含許多生物學知識。
(1)從結構層次來分析,圖一屬于
(2)圖二是觀察該植物葉橫切面顯微鏡下的一個視野,1屬于
(3)圖三表示的實驗是探究組卷:47引用:2難度:0.4 -
36.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中的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為了進一步增加產量,為農民創收,同學們做了如下研究:如圖依次為葉片進行的生理活動模式圖、一天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
(1)圖一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圖中能維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生理作用是[B]光能葉綠體
(2)為統籌抓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和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我國多地相關部門發布了疫情防控下的春耕保障倡議書,提倡“秧苗移栽”、“科學調控肥水”。移栽的秧苗根系吸收的肥、水通過根、莖、葉中的
(3)根據圖二分析,農作物一晝夜積累有機物總量最多的是組卷:91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