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8 9:30:2
一、單項選擇題
-
1.FtsZ蛋白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質中的骨架蛋白,與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微管蛋白類似。在細菌二分裂過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種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復合物,再促進細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說法錯誤是( )
A.FtsZ蛋白與其他15種分裂蛋白都以碳鏈為骨架 B.FtsZ蛋白需要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C.FtsZ蛋白在細菌中廣泛存在,因此可作為抗菌藥物研發的新靶標 D.研發針對細菌的FtsZ蛋白抑制劑時,應考慮其對哺乳動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 組卷:28引用:3難度:0.7 -
2.如圖表示植物細胞吸收NO3-的過程,NRT1.1是硝酸鹽轉運蛋白,能通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來完成NO3-的吸收。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中,NO3-進入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 B.改變細胞內外pH不會對NO3-的運輸產生影響 C.NRT1.1只能特異性運輸NO3- D.在磷酸化與去磷酸化的過程中,NRT1.1構象會發生改變 組卷:28引用:2難度:0.6 -
3.如圖中的曲線①表示某種淀粉酶在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相對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將該淀粉酶在不同溫度下保溫足夠長的時間,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溫度下測其殘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數據為酶的熱穩定性數據,即圖中的曲線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高溫影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從而影響淀粉酶活性 B.該淀粉酶長時間保存于80℃條件下,活性將會降低 C.曲線②中各個數據點的獲得是在80℃條件下測得的 D.工業生產中該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溫度范圍是70~80℃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4.2021年中國科學家在人工合成淀粉上獲得重大突破。如圖表示人工合成淀粉的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工合成淀粉過程中應加入各種相應的酶,反應才能高效完成 B.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先利用太陽能發電,然后利用電能制氫,再用于合成反應 C.葉肉細胞內類似CO2→有機C1→C3中間體的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NADPH和ATP D.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量相等的情況下,人工合成淀粉量大于植物積累淀粉量 組卷:44引用:3難度:0.6 -
5.下列關于人體細胞的分化、衰老、癌變和凋亡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位于染色體兩端的端粒受損可能會導致細胞衰老 B.細胞凋亡可以維持組織、器官的細胞數目相對平衡,這對生物體是有利的 C.細胞癌變是細胞高度分化的結果,癌變細胞的形態結構會發生明顯變化 D.在營養缺乏條件下的細胞可通過細胞自噬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組卷:17引用:4難度:0.7 -
6.細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和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兩種蛋白質構成的復合物。如圖為多種cyclin在細胞周期中的表達情況。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cyclinA蛋白可能參與DNA的復制 B.cyclinB可能與啟動紡錘體的組裝有關 C.cyclinsE可能與G1期和S期轉換有關 D.研發CDK促進劑,可以作為治療癌癥的藥物 組卷:30引用:3難度:0.6 -
7.下丘腦SCN細胞中PER基因表達與晝夜節律有關,其表達產物的濃度呈周期性變化,圖為相關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腦SCN細胞中 B.過程①的原料為脫氧核苷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C.過程②遵循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是A-T、G-C、A-U D.PER蛋白的周期性變化與過程③的反饋調節有關 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8.油菜細胞某染色體上S位點存在4種不同的基因狀況(S1-S4),油菜自交不親和性與S位點的基因類型有關,機理如圖所示。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S位點4種基因的堿基序列不同,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B.油菜自花傳粉時,花粉不能萌發出花粉管,從而不能將精子輸送至胚囊完成受精作用 C.自交不親和性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產量,不利于油菜適應自然環境 D.油菜中與基因S1-S4有關的基因型共有S1S2、S1S3、S1S4、S2S3、S2S4、S3S4 組卷:28引用:3難度:0.6
三、非選擇題
-
23.基因敲除是通過一定的途徑使機體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從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的技術。來源于λ噬菌體的Red同源重組系統由λ噬菌體的exo、bet、gam3個基因組成,分別編碼EXO、BET、GAM3種蛋白質,可用于大腸桿菌等一系列工程菌的基因敲除。Red同源重組技術要用到質粒pKD46,該質粒含有溫度敏感型的復制起點oriR101,在30℃培養時可以正常復制,而高于37℃時會自動丟失;由ParaB啟動子調控的exo、bet、gam基因,需要L-阿拉伯糖誘導表達。λ-Red系統介導的基因敲除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EXO為雙鏈核酸外切酶,可以結合在雙鏈DNA的末端,從5′向3′降解DNA單鏈,產生
(2)要將pKD46導入大腸桿菌,首先需用Ca2+處理大腸桿菌,目的是
(3)用PCR技術擴增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時,同時需考慮將大腸桿菌基因組DNA上特定靶基因敲除。圖中含HAⅠ的引物由兩部分組成,其中HAⅠ的堿基序列應該與
(4)為篩選出同源重組成功的大腸桿菌(靶基因被敲除),過程II使用的培養基必須含有組卷:23引用:1難度:0.7 -
24.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瘧藥物,可以從野生黃花蒿(2N=18,兩性花)中提取。黃花蒿野生型(AABBdd)能合成青蒿素(3對基因獨立遺傳)。通過誘變技術獲得3個無法合成青蒿素的穩定遺傳突變體(甲、乙、丙),突變體之間相互雜交,F1均不能合成青蒿素。現選擇乙、丙雜交的F1(AaBbDd)作為親本,分別與3個突變體進行雜交,結果如下表(注:“有”表示有青蒿素,“無”表示無青蒿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雜交編號 雜交組合 子代表型(株數) Ⅰ F1×甲 有(199)、無(602) Ⅱ F1×乙 有(101)、無(699) Ⅲ F1×丙 無(795)
(2)突變體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別是
(3)用雜交Ⅰ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與雜交Ⅱ子代中有青蒿素植株雜交,理論上其后代中有青蒿素植株所占比例為
(4)由于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普遍較低,科學家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含有基因表達調節因子的兩個T-DNA插入到野生型黃花蒿葉肉細胞M的染色體上,將細胞M培育成植株N(若干株)。在該調節因子的作用下,青蒿素的產量明顯上升,且該調節因子對青蒿素產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應。T-DNA插入到野生型黃花蒿葉肉細胞M的染色體上的情況有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況。
①如果插入的情況是A圖所示,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
②如果插入的情況是B圖所示,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
③如果插入的情況是C圖所示,在不考慮互換的情況下,N自交得F1,F1各植株青蒿素含量有組卷:30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