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六中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布:2024/10/31 17:30:3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4分,共52分)
-
1.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課桌的高度約80dm B.一個雞蛋的質量約500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1.2m/s D.做套完整眼保健操用時約50s 組卷:20引用:2難度:0.9 -
2.如圖所示為做“測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當小車自頂端出發時開始計時,行駛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的坡度 B.測量時間的工具可以選用秒表 C.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cm/s D.本次實驗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 組卷:208引用:4難度:0.6 -
3.有關物理現象,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 B.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能傳遞能量 C.當集中精力時,我們能聽到地質災害發生時產生的次聲波 D.在城市兩旁植樹種草,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4.如圖所示的四個聲學小實驗中,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逐漸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氣,聽玻璃罩中鬧鐘鈴聲的變化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 B.乙圖: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伸出桌面長度不同的鋸條,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C.丙圖: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音叉,用叉股輕觸乒乓球,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聲音的響度與頻率的關系 D.丁圖:八個相同玻璃瓶中裝不同深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瓶子發出聲音,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組卷:55引用:1難度:0.6 -
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需要放熱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熱 C.“己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吸熱 D.“霜葉紅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華,需要放熱 組卷:183引用:6難度:0.8
二、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14題7分,15題8分,16題8分,17題7分,共30分)
-
15.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賓所在的小組的同學們選取一塊薄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
(1)實驗過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2)小賓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她觀察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1、2、3三幅圖中,圖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
(3)器材調整正常后,若蠟燭A距平板玻璃12cm,則蠟燭B與蠟燭A相距 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豎立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的像,這說明像是 像;
(4)當蠟燭A逐漸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 ;
(5)如圖丙所示,小賓把四個模型分別面對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系,最好選
用 ;
(6)為了讓右座的同學也能夠看清蠟燭A的像,小明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A的像的位置 (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變”)。組卷:49引用:1難度:0.6 -
16.在如圖1所示光具座上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實驗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焦距分別為10cm和30cm兩個凸透鏡,為了順利完成實驗,你應該選擇焦距為 cm的凸透鏡;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3)將點燃蠟燭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屏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像,此時眼睛 (填“直接”或“通過凸透鏡”)觀察光屏,會看到一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規律制成的;如果此時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4)某次實驗時,小明向左輕吹蠟燭的火焰。燭焰向左側偏斜,觀察到燭焰的像也向左側偏斜,說明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成的是 (填“實”或“虛”)像。
(5)通過實驗觀察可知,如圖所示2的蠟燭通過凸透鏡不可能形成的像是圖Ⅱ中的 (填符號)。組卷:2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