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5課 誡子書》2021年同步練習卷(7)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D.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組卷:585引用:4難度:0.7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非淡薄無以明志 B.非寧靜無以至遠 C.淫慢則不能厲精 D.險躁則不能治性 組卷:696引用:7難度:0.9 -
3.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淡泊(bó) 險躁(zào) B.致遠(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窮廬(lú) D.勵精(lì) 治性(zhì) 組卷:643引用:4難度:0.9 -
4.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及課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詩,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詩人泰戈爾,泰戈爾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B.《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文章緊緊圍繞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總體特點來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 C.書,又稱“尺牘”“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我們學過的《誡子書》是東晉時期的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 D.古代有許多特定年齡的別稱,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歲,“花甲”指六十歲,“古稀”指七十歲。 組卷:281引用:2難度:0.8 -
5.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到達遠方。 B.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D.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組卷:328引用:5難度:0.8 -
6.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舍棄) 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從通道) C.險躁則不能治性。(治理) D.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講述) 組卷:669引用:8難度:0.7 -
7.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非學/無以廣才 B.非淡泊/無以明志 C.夫學/須靜也 D.淫慢/則不能勵精 組卷:594引用:9難度:0.8 -
8.分享會結束時,老師鼓勵同學們在經典閱讀之路上,做到《誡子書》中諸葛亮所提倡的“寧靜致遠”。這句格言歷來為有識之士所青睞,他們揮毫潑墨,創作書法作品,作為勉勵自己的座右銘。對下面書法作品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幅是行書,筆畫灑落有致,風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隸書,結構古雅端整,筆意樸實淳厚。 C.第三幅是篆書,橫筆蠶頭燕尾,線條勻凈修長。 D.第四幅是楷書,形體方正端莊,結構嚴謹有度。 組卷:987引用:6難度:0.7 -
9.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誡子書》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需要具備的條件有立志、學習、惜時,三者互相聯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 B.《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論語》十二章所選內容涉及到了關于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人生修養及治國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一人》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 D.《狼》這篇文章寫了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的故事,告訴我們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從而說明對待惡勢力,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惡勢力必將滅亡的道理。 組卷:442引用:5難度:0.8 -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鄙人才疏學淺,奉上拙著一本”中的加點詞是謙虛的說法。 B.“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句中使用了兩組反義詞。 C.“那部車是老古董”和“這人是個老古董”中的“老古董”意思相同。 D.“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中的加點詞都是形容詞。 組卷:496引用:3難度:0.8 -
11.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狼》)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死無以致遠(《誡子書》) C.屠乃奔倚其下,馳擔持刀(《狼》)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D.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組卷:556引用:6難度:0.8 -
12.下列詞語的意義,不完全相反的一項是( )
A.冗長--簡短 安謐--喧囂 孤陋寡聞--見多識廣 B.參差--整齊 瘦癟--豐腴 韜光養晦--展現才能 C.忸怩--大方 咫尺--天涯 比比皆是--寥寥無幾 D.盛饌--簡餐 奢侈--節儉 銷聲匿跡--嶄露頭角 組卷:549引用:3難度:0.9 -
1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年與時馳 譯文:年華隨同時光而逝去。 B.意與日去 譯文: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譯文:對社會沒有任何的貢獻。 D.將復何及 譯文:又怎么來不及! 組卷:833引用:5難度:0.8
八、課內閱讀
-
40.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解釋加點的詞。
①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淫慢不能勵精:
③險躁則不能治性:
④年與時馳:
(2)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非淡泊無/以明志
C.險躁/則不能治/性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勉的信,文章短小但意蘊悠長。
B.作者開篇即明確提出“靜”和“儉”是修身養德的方法。
C.“靜”是核心詞,“淡泊”“寧靜”與“淫慢”“險躁”是“靜”的正反面。
D.作者把“志”“學”“才”三者緊密聯系,告誡兒子志存高遠,生活節儉。組卷:296引用:3難度:0.6 -
4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誡子書(告誡、勸勉) 夫君子之行(用于句首,表發端) B.靜以修身(寧靜專一) 非淡泊無以明志(明白,知道) C.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 非學無以廣才(增長) D.淫慢則不能勵精(懈怠) 險躁則不能治性(輕薄) A.非志無以成學 匹夫不可奪志也 B.年與時馳 學而時習之 C.意與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意與日去 相委而去
A.誡子書,常理解為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勉的信。文章雖不足百字,卻把修身治學的大道理談得透徹深刻,許多語句垂諸久遠。
B.作者開篇即明確提出修身養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養德的具體途徑是“靜”與“儉”。其核心是“儉”,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
C.“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志向的培養又必須砥礪品德。組卷:39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