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儀征三中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7 7:30:2
一、本部分包括35題,每題2分,共7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題卡上。
-
1.生物有許多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
A.行走的機器人 B.電腦病毒 C.冬眠的蛇 D.珊瑚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2.我市某濕地公園內,一只雌野鴨帶領幾只小鴨正在水中覓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鴨大聲鳴叫并帶領小鴨迅速游到湖中深水處。以上描述中,沒有體現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謝廢物 C.生物能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 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組卷:414引用:61難度:0.5 -
3.2021年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該數據的獲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資料分析法 組卷:5引用:4難度:0.6 -
4.“新冠肺炎的發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學家一直探究的問題。有人認為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美國,這屬于科學探究過程的哪一環節( )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實施實驗 D.得出結論 組卷:8引用:4難度:0.8 -
5.下列關于科學探究說法正確的是( )
A.科學探究要研究的問題必須是研究者自己發現并提出的 B.只要實驗設計合理,就會得到預期結果 C.科學探究中,“實施實驗”是指通過觀察、具體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 D.只要經過一次探究活動,得出的探究結果就是正確的,不需要經過實驗反復論證 組卷:33引用:2難度:0.5 -
6.實驗中,如果結果與假設不符合,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
A.依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B.修改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 C.修改實驗過程,使其與假設相符 D.修改假設,重新做實驗 組卷:37引用:26難度:0.9 -
7.小青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視野中有污點,要判斷污點的位置,下列操作無效的是( )
A.調節反光鏡 B.更換目鏡 C.移動玻片標本 D.轉動轉換器 組卷:66引用:4難度:0.6 -
8.用兩組光學顯微鏡觀察物體,一組是10×和10×,另一組是10×和25×,后者與前者相比,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細胞數量變多,細胞體積變大 B.細胞數量變多,細胞體積變小 C.細胞數量變少,細胞體積變大 D.細胞數量變少,細胞體積變小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9.顯微鏡使用過程中,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的原因是( )
A.觀察物鏡是否對準通光孔 B.觀察物鏡是否對準反光鏡 C.避免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 D.可以在視野中找到物像 組卷:18引用:3難度:0.6 -
10.對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蟲來說,它的生活環境是指(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動物 B.陽光、空氣、溫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與B的總和 D.A與B的總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蟲 組卷:51引用:78難度:0.9 -
11.下表為某同學探究“溫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設計,但不完善,請對其修改正確( )
位置 鼠婦 泥土 光線 溫度 紙盒的左半側 10只 濕土 明亮 20℃ 紙盒的右半側 10只 濕土 陰暗 30℃ A.左右兩側應分別為濕土和干土 B.左右兩側都應該保持20℃ C.左右兩側都應該保持陰暗環境 D.左右兩側的鼠婦數量可以不同 組卷:114引用:105難度:0.9 -
12.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如果去西藏旅游就會出現“高原反應”,與此相關的環境因素是( )
A.溫度 B.氧氣 C.水 D.陽光 組卷:102引用:68難度:0.9 -
13.成語“蟻穴潰堤”揭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 )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生物依賴環境 D.生物適應環境 組卷:14引用:4難度:0.6
二、解答題(共5小題,滿分30分)
-
39.圖一是植物的根尖結構示意圖。圖二是小青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在兩個大小相似的蘿卜中各挖一個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蘿卜的洞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各用一個裝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記下玻璃管內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時間,如圖分析會出現的變化:
(1)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和無機鹽主要是由圖一中根尖的
(2)圖二是小青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在兩個大小相似的蘿卜中各挖一個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蘿卜的洞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各用一個裝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記下玻璃管內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時間,發現玻璃管內液面升高的是
(3)圖三ABC表示各種狀態的蘿卜細胞,A為正常狀態的細胞,B為吸水狀態的細胞,C為失水狀態的細胞,則:甲蘿卜的細胞由A變成組卷:6引用:1難度:0.4 -
40.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科研人員利用小鼠進行了相關研究,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表所示。
組別 小鼠數
(只)飼喂方式 實驗結果 小腸絨毛狀態 體重增長值(g/只) 甲 20 ? 數量多
排列整齊
7.34乙 20 每日飼喂含 0.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 8g/只,連續 27 天 數量少
排列散亂
1.84丙 20 每日飼喂含 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 8g/只,連續 27 天 基本消失
-0.12
(2)實驗中甲組的飼喂方式應為
(3)在實驗時為什么不用1只小鼠,而是用20只,目的是
(4)根據實驗現象你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5)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合理的是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對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
C.經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組卷:8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