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威海七中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選擇題的答案填入下表。)
-
1.化學--變化之科學.下列關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物理變化中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發生了變化 B.化學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原子或離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物質 C.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原子種類都不發生變化 D.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會產生沉淀、氣體或發生顏色變化 組卷:32引用:2難度:0.9 -
2.在初中化學的定量研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量.下列對有關物理量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溶解度是表示在一定溫度下,物質在一定量溶劑中溶解性的大小 B.溶質質量分數是用來定量表示溶液的組成 C.元素的質量分數是用來定量表示物質的組成 D.相對原子質量是表示原子的實際質量 組卷:19引用:4難度:0.9 -
3.下列關于“決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的中子數決定了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 B.電子數決定了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小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它在化學變化中的表現 D.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決定了原子的種類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4.材料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下列有關材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合金比純金屬性能優越,但是它們的組成和結構相同 B.只有通過化學變化,才能獲取新材料 C.復合材料的性能優于組成它的成分材料,是因為混合后組成和結構發生了變化 D.用于遠距離、大容量信息傳輸的光導纖維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組卷:31引用:3難度:0.9
三、實驗與探究(共10分)
-
12.某小組同學在協助老師整理化學試劑時,發現一瓶標簽殘缺的無色液體,如圖所示.他們對此無色液體產生了興趣,于是進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水
猜想二:稀硫酸
猜想三:過氧化氫溶液
小組同學對標簽又進行了仔細觀察、分析,他們一致認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設計方案與實驗驗證】
為了驗證猜想二的可能性,可用試劑碳酸鈉溶液、
【拓展與遷移】
(1)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標簽應
(2)據媒體報道,某村民在家中誤將裝在酒瓶中的稀硫酸當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嚴重損傷.這一事件警示我們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在家中存放藥品時應注意組卷:17引用:4難度:0.5
四、創新應用與計算(共20分)
-
13.探究水壺內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小花和小紅同學非常善于進行實驗探究,他們發現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小花想這層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圍繞這個問題,他們展開了探究,請你也參入到他們的學習過程,并協助完成相關任務.
【提出問題】熱水壺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通過查閱資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質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質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設計方案,進行實驗】
(1)小花在燒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沒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水垢中不含有
(2)欲證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鹽的實驗方法是
(3)為了進一步確定水垢中含有碳酸鹽的成分,他們設計了如圖1實驗裝置.
Ⅰ.小花和小紅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上圖所示組裝儀器,將50g水垢試樣放入錐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鹽酸.
②待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打開活塞b,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③稱量D瓶內物質增加的質量.
④重復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內物質的質量不變.
經過上述實驗,他們測量滴加稀鹽酸的體積與
D瓶內物質增加質量的關系如圖2曲線所示.
Ⅱ.小花和小紅另取50g碳酸鈣放入錐形瓶中,利用上述裝置,重復Ⅰ中①~④的操作,稱量D瓶內物質增加的質量是22g.
【實驗評價】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2)在實驗Ⅰ與Ⅱ中,小花、小紅運用了化學實驗中的
(3)一般情況下,兩種不同金屬形成的碳酸鹽與足量鹽酸反應時,若兩種金屬的化合價相同、兩種鹽的質量相同,則相對分子質量小者放出的氣體多.分析實驗Ⅰ與Ⅱ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4)以上實驗
【拓展延伸】
小花和小紅從化學課上得知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鈣,為了探究大理石中碳酸鈣的含量,兩位同學另取20g大理石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同樣利用上述裝置,重復Ⅰ中①~④的操作,稱量D瓶內物質增加的質量是4.4g.請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數據,計算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組卷:23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