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九校聯考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0/3 16:0:1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是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
-
1.“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于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和今后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告訴我們( )
A.社會為個人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個人應努力回報社會 B.承擔社會責任,不應追求回報 C.社會要對我們負責 D.付出多少,收獲多少 組卷:12引用:7難度:0.9 -
2.父親給兒子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做生日禮物。父親與兒子約法三章:第一,接聽電話要認真傾聽、文明交談。第二,在公共場所要將手機調為靜音。第三,遵守學校規定,上課時不能使用手機。父親的“約法三章”里,要求兒子應( )
①以禮待人
②遵守規則
③合理利用網絡
④尊重他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組卷:7引用:6難度:0.7 -
3.“正能量”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傳播網絡正能量是做一個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的表現。下列不屬于傳遞網絡正能量的是( )
A.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B.積極參加網絡公益行動 C.只要看到需要救助的信息就在微信朋友圈轉發 D.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組卷:10引用:13難度:0.8 -
4.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父母為我們提供衣食,老師幫助我們學習,醫生為我們盡心診治,交警叔叔為我們安全提供保障……由此看出( )
A.社會離不開個人為社會做的貢獻 B.中學生理應受到社會特殊關愛 C.每個人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 D.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組卷:63引用:18難度:0.7 -
5.“在公交車上讓座”“在學校樓梯上右行禮讓”“分享學習經驗”“抗震救災”“志愿者活動”“愛心一日捐”活動都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 )
①主動了解社會
②關注社會發展變化
③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
④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組卷:27引用:18難度:0.7 -
6.網絡購物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2018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突破6億人。這說明( )
A.網絡購物將取代實體店購物成為主流消費方式 B.網絡極大地方便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C.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人際交往 D.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 組卷:5引用:7難度:0.7 -
7.杭州市圖書館允許乞討和拾荒者入內閱讀,當有人質疑有礙觀瞻時,館長回答:“圖書館是社會公共資源,我無權拒絕他們來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 )
①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
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尊重
③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④尊重使社會和諧融洽,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組卷:13引用:8難度:0.7
二、非選擇題(30分)
-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疫情發生后。無數的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外賣小哥和眾多普通民眾挺立在疫情第一線。他們無私奉獻,把希望帶給別人卻把離別留給了自己,把健康帶給別人卻把危險留給了自己,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以不同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1)結合材料回答,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2)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應對疫情常態化防控?(答出三點即可)組卷:2引用:1難度:0.3 -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疫情期間,張某新在某婚紗攝影店根據他人提供的樣板制作疫情防控人員通行證,并以30元一個的價格進行售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該市公安局依法對張某處以行政拘留14日的處罰。
材料二:鄭州郭某鵬從境外回來,刻意隱瞞境外行程,沒有按照要求進行隔離,被確診后,導致鄭州連續12天沒有新增病例的防疫工作成果前功盡棄,上千人被迫進行隔離。經法院審理,郭某鵬因妨礙傳染病防治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
(1)材料一中,張某新的行為屬于哪種性質的違法行為?
(2)材料二中,郭某鵬的行為屬于哪種性質的違法行為?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3)材料二中劃線部分屬于哪一類型的刑罰?
(4)材料二中郭某鵬的行為為我敲響了警鐘,請你談一談我們應如何預防犯罪?組卷:25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