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三中高二(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29 20: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雞文化”對古人生活的影響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雞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對古人生活的影響很直接。
雞為什么叫“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雞”條引南唐人徐鉉的話稱:“雞者稽也,能稽時也。”雞守時且鳴叫準時,雞鳴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給雞不少美稱:夜燭、司晨鳥、知時畜、長鳴都尉等。
雞能啼晨,古人稱之為“司晨”。雞這一習性,對農耕時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義。《詩經》中有這樣的句子:“女曰雞鳴……”意思是:妻子說雞打鳴了,趕緊起來干活吧。可見,先秦時人們已開始利用雞鳴來安排作息了。國君也是以“雞鳴”為時間節點安排作息。《詩經》中的《雞鳴》就描寫過賢妃提醒國君早朝:“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周朝還專設“雞人”掌管供辦雞牲和報時,后來宮廷中負責打更報時的人被稱為“雞人”。但古人認為母雞打鳴是不祥之兆,會有“雞禍”。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稱作“牝雞司晨”。《漢書?五行志》引《易傳》的話:“婦人顓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
古人還以雞鳴勵志,現在不少人書房里都喜歡掛“聞雞起舞”字畫。《晉書?祖逖傳》記載,祖逖和劉琨“共被同寢”,夜半聽到雞叫聲,就對劉琨說:“此非惡聲也。”便踢他起來一起舞劍健身。
雞在古人眼里還能辟邪。《山海經?中山經》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雞,禳而勿殺”“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古人認為,雞是一種“陽鳥”,主管日出。唐《藝文類聚?鳥部》“雞”條的說法更清楚:“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雞鳴帶來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見光明,自然便怕雞。還有一種說法,民間把雞當辟邪物可能與中華人文始祖虞舜有關。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堯在位七十年,有國獻重明之鳥,雙睛在目。這里的“重明之鳥”就是一種雞,隱指堯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鳥“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民間過年時都期盼這種鳥能飛到自家門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于門戶之間”。王嘉認為,民間畫雞貼門上,就是由這種遺俗變化來的。
古人認為雞還是一種吉祥動物。“雞”諧音“吉”,雞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種年畫,上面是啼叫的公雞和牡丹花,有讀書人的人家過年時都會張貼,取意“功(公)名(鳴)富貴”。還有一句十分喜慶的話叫“龍鳳呈祥”,龍的原型是蛇,鳳的原型就是雞。鳳的別名是鶤雞。《爾雅?釋獸》說:“雞三尺為鶤。”傳統的“龍鳳呈祥”一說,事實上是“龍雞呈祥”。
實際上,雞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鳳凰差。古人稱雞為“德禽”,西漢韓嬰《韓詩外傳》便有這樣的說法:“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文”“武”“勇”“仁”“信”,這些雞的優秀品質可都是鳳凰所沒有的。
(1)下列關于“‘雞文化’對古人生活的影響”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農耕時代的古人會利用公雞能啼晨這一習性來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勞作上至國君的早朝。
B.古人以雞鳴勵志,后來很多人受祖逖“聞雞起舞”故事的激勵,聽到雞叫就及時奮起,舞劍健身。
C.“雞”諧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讀書人會張貼畫有啼叫的公雞和盛開的牡丹花的年畫。
D.古人認為雞能辟邪,能震懾鬼怪搏逐猛獸,就在門上木刻或者鑄造其圖形,后來畫雞貼于門上。
(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雞人”在周朝時期負責掌管供辦雞牲和報時,后來宮廷中“雞人”負責打更報時,職責范圍有所縮小。
B.古人將母雞打鳴與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論,視為不祥之兆,古書認為前者會妨礙主人,后者會危害國家。
C.民間把雞當辟邪之物可能與舜有關,據載,獻給堯的“重明之鳥”雙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隱指堯的接班人舜。
D.《山海經?中山經》中多次提到用雄雞、白雞進行祈禱祭祀,緣于“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是“陽鳥”。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雞被稱為“雞”,還有夜燭、司晨鳥、知時畜、長鳴都尉等別稱,都與雞守時且鳴叫準時的特點有關,蘊含著古人對雞的贊美。
B.農業在古代處于主導地位,又沒有發達的計時工具,“雞文化”地位重要,對古人生活的影響很直接,對現代的影響就相對小了。
C.雞被古人稱為“德禽”,古人根據雞的特點賦予其文、武、勇、仁、信的優秀品質,可見,雞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鳳凰高。
D.雞和鳳凰大體類似,雞三尺則為鶤,而鳳凰的別名是鶤雞,鳳的原型是雞,傳統的“龍鳳呈祥”一說,事實上是“龍雞呈祥”。組卷:14引用:10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細究各類短視頻平臺所載內容,不難發現堅持原創者屬于少數,“拿來主義”大行其道。各平臺大量充斥著剪輯搬運而來的“二手貨”,影視傳媒業界苦其久矣。究其根本,既有優質內容原創生產具有較高專業門檻、產品供給跟不上的原因,也有部分公眾號運營者、up主“流量為王、內容次之”的短視心理作祟。為了盡快搭建初始內容,積累基礎流量,打響賬號品牌,實現“流量變現”,東拼西湊、左搬右抄、三俗出位便成為一些牟利心切者的低成本伎倆。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秩序,打擊了原創者創作熱情,破壞了行業發展前景。
(摘編自《“拿來主義”大行其道,短視頻不能短了版權意識》,《經濟日報》2021年4月23日) 材料二:
國家電影局針對當前比較突出的“XX分鐘看電影”等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配合國家版權局繼續加大對短視頻侵犯電影版權行為的打擊力度,積極保護廣大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國家電影局支持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依法開展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鼓勵與院線電影版權保護聯盟等共同開展電影版權維權,一方面維護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一方面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
國家電影局倡導各網絡平臺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積極履行版權保護法律義務,合法使用電影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剪輯、傳播他人電影作品,加強自查和清理,提升電影版權投訴處理實效,更好地發揮短視頻在電影宣傳、評論、研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摘編自《加強電影版權保護打擊短視頻侵權盜版行為》,“中國新聞網”2021年4月28日) 材料三: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與軟件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短視頻行業近幾年發展迅猛。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7.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但與此同時,短視頻侵權現象也時有發生,體育賽事綜藝節目、電影和電視劇等領域成為短視頻抄襲和侵權的重災區。尤其是一些平臺通過算法或以技術中立的名義,把其他平臺上的版權作品抓取過來放到自己平臺上使用,這種行為對整個互聯網內容產業的行業發展秩序造成了較大損害。
在短視頻版權亂象治理過程中,明確短視頻應用平臺的責任,規范短視頻應用平臺的行為,是制止短視頻侵權行為的關鍵。一方面,針對短視頻侵權成本低的問題,可考慮引入懲罰性賠償措施,對抄襲和侵權者重罰,提高侵權違法成本,使其不敢再犯;另一方面,盡快修改著作權法,提高短視頻平臺的主體責任,要求其采取與之實力相匹配的防侵權措施,最大限度地維護網絡市場秩序,減少侵權現象的發生。因此,短視頻平臺運營方要切實盡到合理的審核義務進一步完善原創內容審核保護機制與侵權申訴渠道,減少維權的時間成本,并在凈化市場環境上形成合力。
(摘編自《遏制短視頻侵權平臺決不能缺位》,《中國商報》2021年4月30日)(1)下列對“短視頻侵權”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優質原創的短視頻制作不易是造成短視頻侵權現象的根本原因,部分人急于“流量變現”是無奈之舉。
B.私自復制、剪輯和傳播他人電影作品的行為,侵犯了廣大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應嚴厲打擊。
C.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龐大,短視頻行業發展迅速,為短視頻侵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D.要治理短視頻侵權的亂象,需要短視頻從業人員、短視頻平臺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等多方通力合作。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剪輯搬運東拼西湊的短視頻,不僅侵權,而且打擊了原創者的熱情,不利于優質視頻的產生。
B.開展電影版權維權,不僅僅要維護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同時也要方便使用人合法使用。
C.“××分鐘看電影”類短視頻在電影宣傳、評論、研究等方面也有一定積極作用,可以善加引導。
D.短視頻平臺只要依托法律,采用措施,就能遏制短視頻侵權行為,所以修改著作權法迫在眉睫。
(3)三則材料報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2引用:4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提 琴
阿城 老侯是手藝人。老侯原來在鄉下學木匠,開始的時候錛(bēn)檁錛椽子。
錛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活兒。站在原木上,用錛像用鎬,一下一下把木頭錛出形來,弄不好就錛到自己的腳上。老侯一次也沒有錛到自己腳上。
老侯對沒有錛傷自己很得意,說,師傅瞧我還行,就讓我煞大鋸。
煞大鋸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活兒,先將原木架起來,一個人在上,一個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張大鋸。大鋸有齒的一邊是弧形的,鋸齒有大拇指大。干別的活可以喊號子,煞大鋸卻只能咬著牙,一聲不吭,鋸完才算。
老侯的腰力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后來老侯學細木工,手下穩,別人都很佩服,其實老侯靠的是腰。
老侯學了細木工,有的時候別人會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兒。老侯記得有人拿來過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黃花梨,缺了一個小棖,老侯琢磨著給配上了。
人家來取活的時候,老侯問,這是個什么?來人說,不知道。老侯心里說,我才不信不知道呢。
不過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個架子是干什么的,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塊心病。
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間地方上有許多教堂,教堂辦學校,學校上音樂課,用木風琴,彈起來嗚嗚的很好聽。老侯常常要修這木風琴。修好了,神父坐下來彈,老侯就站在旁邊聽。有一次神父彈著彈著,忽然說,侯木匠,你會不會修另外一種琴?老侯問,什么琴?神父說,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說試試吧。神父就把提琴拿來讓老侯試試,是把意大利琴。
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這把琴很復雜,到處都是弧,沒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卻簡單,就是一個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許多模具,蒸了魚膘膠,把提琴重新粘起來。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驚奇。神父于是介紹老侯到北京去,因為教會的關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細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老侯因為修過洋樂器,所以漸漸有人來找老侯修各種樂器,老侯都能對付。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樂器廠的師傅,專門修洋樂器。
一天有個干部模樣的人拿來一把提琴,請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認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沒有吭聲。老侯知道,跟教會沾關系,是麻煩。因為是修過的東西。所以做起來很快。干部來取琴的時候,老侯忍不住說,您的這琴是把好琴。干部說,不是我的,是單位上的。老侯說,就是不太愛惜,公家的東西,好好保存著吧,是把好琴。
一九六六年夏天,到處抄家砸東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廠里不開工,老侯憑記憶尋到那個單位去。老侯在這個單位里東瞧瞧,西看看。單位里人來人往,大字報貼得到處都是,到處都是加了堿的面漿糊味兒。老侯后來笑自己,這是干嗎呢?人家單位的東西,自己找個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
可巧就讓老侯瞧見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經沒有了,所以像一把勺子,一個戴紅袖箍的人也正拿它當勺盛著漿糊刷大字報。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個人刷大字報。那人刷完了,換了一個地方接著刷,老侯就一直跟著,好像一個關心國家大事的人。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用多種手法介紹煞大鋸。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寫出如何煞大鋸,并用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突出這種活兒的不易,筆力舉重如輕。
B.老侯一眼就認出干部模樣的人拿來的那把提琴是神父的,這表明老侯之前修提琴時觀察仔細,所以印象深刻;他沒有吭聲,可見他為人謹慎。
C.小說語言口語化,卻能營造出很強的畫面感,如“那人刷完了,換了一個地方接著刷,老侯就一直跟著”就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讓人忍俊不禁。
D.作者多次寫到老侯和提琴之間的故事,借助提琴,巧妙地串聯起不同場景,借凡人小事傳達出時代的變遷,以小見大,平淡從容卻意味深長。
(2)文章的題目是“提琴”,前半部分卻花了不少筆墨寫老侯學木匠活。請從人物形象、情節發展等角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目的。
(3)阿城曾強調其寫作風格是一種“平靜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日常化的平和敘寫、波瀾不驚的情節以及溫和冷雋的語言。請結合全文,從情節安排、思想內容、語言風格等角度,談一談你對這種“平靜”的理解。組卷:10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從下列文學家中再選兩位,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兩句話。要求句式、修辭與示例相同,內容切合,語意協調。
李白 柳永 莎士比亞 魯迅
示例:杜甫的詩就像一壇苦澀難咽的濁酒,充溢著沉郁的悲憫情懷。組卷:2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組卷:280引用:1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