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江蘇省新高考“八省聯考”高考地理適應性試卷

          發布:2024/12/29 20:30:3

          一、單項選擇題:共22題,每題2分,共4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入新疆之初,為了開發新的耕地,兵團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稱“地窩子”。如圖為“地窩子景觀圖”。據此回答1~3題。
            兵團人最初建造的“地窩子”主要分布在(  )

            組卷:17引用:0難度:0.70
          • 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入新疆之初,為了開發新的耕地,兵團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稱“地窩子”。如圖為“地窩子景觀圖”。據此完成28~30題。

            “地窩子”的主要功能是(  )

            組卷:15引用:0難度:0.70
          • 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入新疆之初,為了開發新的耕地,兵團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稱“地窩子”。如圖為“地窩子景觀圖”。據此回答1~3題。
            現在保留部分“地窩子”的主要目的是(  )

            組卷:17引用:0難度:0.50
          • 4.某校地理興趣小組聯合有關人員測量了日出方位角(相對于正東方向偏北或偏南的角度)。如表為“不同緯度日出方位角測量數據表”。據此回答4~6題。
            太陽直射點緯度(°) 0
            (春分)
            5.85
            (清明)
            11.32
            (谷雨)
            16.37
            (立夏)
            20.07
            (小滿)
            23.43
            (夏至)
            30°N的日出方位角(°) 0 6.8 13.1 19.0 23.3 27.3
            60°N的日出方位角(°) 0 11.8 23.1 34.3 43.3 52.7

            測量日出方位角的首要步驟是確定觀測點的(  )

            組卷:17引用:0難度:0.70

          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56分。

          • 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大運河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以文化為引領,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材料二:大運河江蘇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中運河、淮揚運河(也稱里運河)、江南運河等三大部分,也包括通濟渠(唐宋運河汴河段)等歷史河段。大運河江蘇段積淀著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包括楚漢文化、淮揚文化、金陵文化和吳文化等。如圖為“大運河江蘇段地理略圖”。

            (1)簡述歷史上大運河的地理意義。
            (2)大運河江蘇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簡述各段運河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氣候、水文)及農業生產差異。
            (3)請寫出圖中A、B、C、D對應的大運河江蘇段所積淀的地域文化名稱。
            (4)簡述新時期大運河的功能,并對開展大運河江蘇段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建議。

            組卷:23引用:1難度:0.3
          • 2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科技創新中心是科技創新作為城市核心功能在地域空間的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數量和等級是該國科技實力在空間上的直接反映。圖1為“2019年世界主要城市群和前40位科技創新中心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著創新活動的轉移。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新興工業的發展,使創新活動中心向郊區轉移;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創新活動又向市區集聚,并形成一種新的城市空間-創新街區。圖2為“創新街區構成要素示意圖”。

            (1)概括世界主要科技創新城市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美國20世紀60年代創新活動中心遷往郊區以及近年來回歸城市的原因。
            (3)基于創新街區的構成要素,闡述其對我國舊城改造的借鑒意義。

            組卷:29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