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4/7/9 8:0:8
一、積累與運用(32分)
-
1.背誦默寫。
(1)海內存知己,
(2)
(3)
(4)誰見幽人獨往來,
(5)
(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7)馬之千里者,
(8)古代詩人心系家國,關心人民疾苦,悲天憫人的濟世情懷在詩歌中處處可見。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直接抒發心懷黎民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組卷:3引用:3難度:0.5 -
2.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雙減政策的推廣與實施,撬動了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也讓學校找到了一條特色育人之路。 B.“百度”“美團”“餓了么”,這三家外賣平臺的全國日訂單大約在700萬單左右。 C.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之后,將于任務期間完成組裝建造中國空間站。 D.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組卷:12引用:3難度:0.8 -
3.下列各項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中國戲曲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生”“旦”“丑”是中國戲曲里的人物角色行當,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種行當。 B.超薄柔性玻璃、“永恒鉛筆”、測腦電波定制香水、“植物工廠”……本屆進博會上,一些“新”“奇”“特”產品紛紛亮相,讓人嘆為觀止。——這句話中加點成語運用恰當。 C.剛才小王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希望他的發言能為各位拋磚引玉,下面請大家暢所欲言。——這句話的表達是得體的。 D.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詩人。他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創作了組詩《新樂府》五十首,“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他認為,《新樂府》“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組卷:16引用:3難度:0.8 -
4.下列各句標點使用不規范的一項是( )
A.國家話劇院推出的話劇《鐵流東進》,對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進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該劇采用小場面、小切口的方式講述故事,讓觀眾倍感親切。 B.在中國傳統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 C.生態環境局向全市人民發出“無痕露營”倡議。該倡議與“無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強調在親近自然時,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D.門類豐富、體系完備的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園。人們只要走進博物館,就能欣賞自然和人文精華,從中了解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獲得精神享受。 組卷:24引用:4難度:0.8
二、閱讀(38分)
-
11.閱讀回答問題。
讀三峽
王充閭 ①“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里看”。我滿懷著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游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②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說早在渾沌初開、乾坤始莫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里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里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里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③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④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里,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里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托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⑤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比之于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里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崖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峰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⑥著名學者王國維有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之境界”的說法,還有人把繪畫分為寫實、傳神、悟妙三個層次。我以為,讀三峽可能也有三種靈境:始讀之,止于心靈對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馳,怦然心動。再讀之,會感到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景物交融互滲,物我融為一體,亦即辛棄疾詞中所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卒讀之,則深入畫境,濃酣忘我,“沖然而澹,悠然而遠”,進入《易經》中那“天地因蘊,萬物化醇”的靈境,此刻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本文作者放舟江上,細讀三峽,都讀出了哪些景與思?請根據文章內容填空。
①三峽是古老碩大的典籍,有無限內涵
②三峽有
③三峽有
④三峽可以讀出三種不同靈境
(2)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②段中加點的“攤開”一詞為什么用得好。
(3)三峽的風物眾多,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請任選一項,仿照第②段中畫線的句子寫出你的感悟。
它的
(4)第⑥段最后引用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詩。這句詩的作者是組卷:7引用:3難度:0.3
三、寫作(50分)
-
12.作文。
請以“ ,那么珍貴”為題寫一篇文章。
寫作要求:①把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組卷:0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