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赤壁市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17 11:0:2

          一、現代文閱讀(20分)

          • 1.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父親的味道      ①父親離開我們半年多了,我們從剛剛失去父親時難以割舍的失聲痛哭,慢慢變為對父親不由自主的無限思憶。關于父親的記憶,時不時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不斷閃現。
                  ②父親早年在外地工作,我小時候很久才能見父親一次,對父親的記憶只是幾個零碎的片段。但對于父親的味道的記憶,則是連續不斷且極其強烈的。父親的包里總有一種淡淡的、悠長的味道,那是令人向往且難以忘懷的蘋果香味。無論是在外地,還是調回家鄉后,蘋果香一直是父親包里的標志性味道,印象中父親回家就意味著有蘋果吃。
                  ③記憶中最幸福、最其樂融融的時刻,就是父親削蘋果分給一家人吃。每次我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父親削蘋果,急切地想早點吃到,美中不足的是每次總感覺沒吃夠,甚至剛嘗到一點蘋果的味道就沒可吃的了。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個人吃一個大蘋果!從給父母、兒女削蘋果,到給孫子們削蘋果,削蘋果的習慣伴隨了父親一生,雖然后來蘋果已經多到不需要分著吃了,父親仍樂于給大家削蘋果。
                  ④父親與蘋果的淵源,也許是因為個人偏好,也許更多的是職業的原因。父親一輩子學林、造林、護林,與農林事業結下了不解的緣分,與蘋果自然有了近水樓臺之緣。父親早年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遠赴甘肅蘭州工作,幾乎跑遍了隴原大地的主要林牧區。父親每次大老遠回來,總要給全家老小買不一樣的東西,但每次都有蘋果。記得父親帶回來的蘋果紅得特別誘人,散發著獨特的馥郁香氣,放上幾天后香味更是濃郁、沁人心脾。那時候交通不便,父親坐車回家需要一兩天時間,蘋果前前后后要在父親的包里待四五天,果香便久久地駐扎在了這個臨時的“家”里。
                  ⑤調回家鄉后,父親開始在林業管理部門工作,單位院子里長著不少蘋果樹,我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在高大的蘋果樹下拍的。父親后來工作的林場在山坡上,那里從下到上種植著一排排郁郁蔥蔥的蘋果樹,整整齊齊又錯落有致,到了暑期便掛滿了又大又圓的青蘋果。有一年暑假,我去看父親,寫完作業后偷偷爬上樹摘青澀的蘋果吃,現在想起來牙都發酸,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酸澀青蘋果也是擋不住的誘惑。每到秋天,單位總會給職工分一些蘋果,父親舍不得吃,周末帶回家給我們吃。
                  ⑥20世紀90年代以后,父親從林口轉向農口,負責推廣蘋果種植。一開始我并不知道家鄉也產優質蘋果。有一年國慶放假,我扛了一大箱當時大受歡迎的蘋果回家,本來以為給家人帶回了上好的水果,誰知道與家里的蘋果一比,又小又沒光彩,這下才真正了解了父親當時的工作。那些年,父親或騎車深入田間地頭推廣蘋果種植,或赴外地觀摩、學習先進經驗,或趕場參加會展、評比,為家鄉蘋果事業的發展而奔忙。
                  ⑦父輩的不懈努力和忘我付出,使我們這代人脫離了物資匱乏,實現了溫飽,邁向了小康。蘋果從難得一吃的稀缺品,變成了百姓家的尋常水果。現在我們成袋成箱買蘋果、隨心所欲吃蘋果,蘋果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光環。小時候吃蘋果的那種稀罕勁兒和喜悅感沒有了,甚至連曾經芳香無限、回味無窮的果香如今也很少聞到了。這看似使父輩辛勤勞動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這恰恰是他們當年辛勤勞動的真正價值所在——讓稀缺不再稀缺,讓難得不再難得,讓我們這代人免于貧窮和物資匱乏的困擾,讓大地長出希望和理想。
                  ⑧因為在林果技術推廣中的突出成績,父親先后受到一系列表彰、獎勵,他帶著滿滿的成就感告別了奮斗一生的林果事業,結束工作生涯光榮退休,回家盡享天倫之樂,安度晚年。那股蘋果的味道自然漸漸淡出了父親的生活。沒有想到的是,父親不在后,我們整理父親的東西,打開父親的書箱,翻閱父親讀過的書、父親在田間地頭的照片、父親的各類獎狀和證書,居然聞到了久違的蘋果香!想必其中既有悠長的花牛馥香,也有淡淡的元帥、國光香,也許還有些許紅富士的清香,經過多年的混合發酵,形成了一種歷久彌新又極具穿透力的特別果香。
                  ⑨這就是父親特有的味道,伴隨了父親的一生,記錄了父親終生不渝的奮斗,凝聚著父親厚重如山的偉大父愛,永遠地留在了這個世界,留在了我們的心扉和靈魂深處。
            (1)圍繞蘋果,文章敘寫了父親的幾件事,請根據順序將空格處事情補充完整。
             

            ②父親為家人削蘋果。
            ③父親與蘋果的淵源。
             

             

            ⑥父親及其一輩人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就。
            (2)文章以《父親的味道》為題目,有什么妙處?請簡要分析。
            (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第④段畫橫線的句子。
            那時候交通不便,父親坐車回家需要一兩天時間,蘋果前前后后要在父親的包里待四五天,果香便久久地留駐在了這個臨時的“家”里。
            (4)閱讀全文,分析文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
                  有些中國人到歐美國家旅游,見賓館里沒有準備熱水瓶,不免大驚小怪,甚至有點兒沒著沒落。他們如果不喝咖啡或酒,就只能在水龍頭下接生水解渴,心里不是個滋味。好在現在情況有所改變。一是商店里有礦泉水出售;二是歐美國家有些賓館為了適應東亞游客的習慣,開始在客房里配置電熱水壺。
                  中國人習慣喝開水,沒開水似乎就沒法活。即使是在窮鄉僻壤,再窮的中國人,哪怕窮得家里沒有茶葉,也決不會用生水待客。燒開一壺水必定是他們起碼的禮貌。這個情況曾經被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記在心上。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一書中說:“中國人喝開水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這個傳統為西方所缺乏。”
                  燒開水有利于飲用水消毒。開水喝多了,雖然可能失去歐洲人那樣口舌對水的敏感,也不能像傳說中的土耳其人那樣細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別,但生病概率一定會大大降低。于是可以理解,為什么古代歐洲文明的宏偉大廈常常潰于小小病菌的侵蝕。黑死病、傷寒、猩紅熱等等,一次次鬧得歐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致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滿街是狗啃過的尸體——史學家們的這些記載至今仍令人驚心動魄。
                  中國人熱愛開水,這一傳統很可能與茶有關。中國是茶的原生地。
                  全世界關于“茶”的發音,包括老英語中的chaa以及新英語中的tea,分別源于中國的北方方言和閩南方言。《詩經》中已有“荼(茶)”的記載。漢代典籍中多見“烹茶”,可見飲茶必烹,必燒開水,此習俗的形成至少不會晚于漢代。喝開水傳統還可能與鍋有關。中國化鐵為水的澆鑄技術至少比歐洲早發明十個世紀。《史記》中有“鼎俎”一詞,《孟子》中有“釜甑”一詞,都表明那時已廣泛運用金屬容器。相比之下,游牧民族還處于飲食的燒烤時代,面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燒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時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溫器具。
                  中國古人還有農耕民族豐富的草木知識,進而還有發達的中醫知識。宋代理學家程頤強調“事親者不可不知醫”。因為要照顧親人,就必須求醫問藥,甚至必須知醫識藥,醫學發展的人文動力也就這樣形成。戰國時代的中國就有了扁鵲這樣的名醫。成于漢代的《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等,更使中國醫學高峰迭起。發展到了這一步,器具條件(如鍋)有了,資源條件(如茶)有了,更重要的文化條件(如巫醫分離、以孝促醫等)也有了,喝開水保健康當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相比較之下,在少鍋、少茶、少醫的古代歐洲,喝開水的傳統如何可能形成?歐洲也有優秀的醫學,但按照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的說法,西醫的成熟來得太晚,晚至抗生素發明的現代。他感慨,至十九世紀中期,人們才發現西醫大部分是無聊的胡鬧。這當然是指舊西醫那些放血、灌腸、禁食之類的折騰,有時竟由修鞋匠、游民等胡亂操持,大多出自一些莫名其妙、怪誕無稽的想象。
                  作為中國保健傳統的一部分,喝開水實為民生之福。
            【文本二】
                  我講一個關于茶葉的事例。1607年,荷蘭人開啟了歐洲進口中國茶葉的先河。不過英國政府對茶葉課以重稅,導致只有上流社會人士才能喝得起茶。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左右了社會風尚,茶葉需求劇增,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進口中國茶葉。
                  很多人不知道,茶葉和工業革命頗有淵源。古代歐洲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且衛生環境堪憂。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大量集聚到城市,快要到達工業革命臨界點的時候,往往就會因為排泄物污染水源而導致疫病暴發,人口死亡和流散隨之而來,待污染緩解,一切重啟。
                  為利于長期保存,中國銷往歐洲的多為經過充分發酵的紅茶,而紅茶必須用開水沖泡,這無形中消滅了一些重大致病源,對英國工業革命人口積累突破臨界點起到了促進作用。茶葉在英國普及的過程,基本上和第一次工業革命重合,這并非偶然。從17世紀到19世紀,茶葉用了200年惠及歐洲。因此,同處命運共同體內,詆毀、排斥不僅害人,更害已;認同、欣賞,確保的是我們的共同利益、共同價值。(《綦(qí)天柱:從“喝茶”到“防疫”,東西文明交流如何跨越文化鴻溝?》)
            (1)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二提及了中國茶葉對西方社會產生影響的具體事例。
            B.文本一對比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式,旨在說明中醫在治病救人上更科學。
            C.從文本一、文本二中我們得知,喝開水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D.文本一、文本二的觀點都很明確,而文本一的佐證材料更詳實。
            (2)文本一畫線句中的“可能”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上面兩個文本都寫到了茶,文本一略寫,文本二詳寫,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合文本內容作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名著閱讀(6分)

          • 3.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完成問題。
            【文段一】
                  “他是個大個子,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他已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們說他在長征路上背著許多受傷的部下行軍。即使他還在當國民黨的將領時,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他不計較個人財物——除了馬匹。他喜歡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馬,這匹馬給敵軍俘獲了。他又去打仗奪回來。結果真的奪了回來。
                  “雖然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謙虛……他總希望別人提出批評,留心聽取意見。”
            【文段二】
                  “我的帶兵的特殊戰術是這樣的:我自己體格很強壯,能跟弟兄們共同生活,跟他們密切接觸,因而獲得他們的信任。每次作戰不管大小,我事前總要查勘地形,精密計劃一切。我的主要戰術一般都很成功,因為我細心處理一切,親自領導部隊。我總是堅持要從一切角度對敵人的陣地有清楚地了解。我跟民眾一般也保持很好的關系,這給我不少幫助。蔡鍔以其指揮戰術著稱,他教我許多東西。那時滇軍是新式軍隊,有德國步槍作為武裝。我以為對指戰員都很重要的另一個因素,是對政治形勢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他們才能有堅決地為主義而戰的士氣。此外就是經驗——你仗打得越多,越能掌握局面。”
            (1)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文段一】中的“他”是彭德懷。【文段二】中的“他”是朱德。
            B.【文段一】的內容表現了“他”身體強健、關愛下屬、不計較個人財物、勇敢無畏、為人謙虛的特點。
            C.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向全世界全面報道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
            D.文段二中的“他”謝絕軍閥的官職,到處尋找共產黨,1922年成為中共黨員。
            (2)【文段二】中“他”的特殊戰術對你平時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啟發?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三、古詩文閱讀(32分)

          • 4.詩文積累,填寫問題。
            (1)《野望》一詩中通過描寫傍晚景色,表現詩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詩句是:“
             
             
            。”
            (2)“
             
             
            ”一句中情景交融抒發了游子悲苦的思鄉之情。(崔顥《黃鶴樓》)
            (3)《答謝中書書》中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面對雄渾壯麗的塞外大漠,王維用“
             
             
            ”表達了抑郁之情。(《使至塞上》)
            (5)在《渡荊門送別》中,李白以移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通過“
             
             
            ”兩句寫出了行舟觀景時的真實體驗。
            (6)“
             
             
            ”中,女子以花寄情、借花思人,想要把它贈給日夜思念的親人。(《庭中有奇樹》)
            (7)曹植在《梁甫行》中借“
             
             
            ”的自然現象,提醒最高統治者普降恩澤,施惠于民。
            (8)《三峽》中極盡夸張,從側面烘托出三峽山的高峻險要、壯麗絢美的句子是:
             
             

            組卷:9引用:1難度:0.5

          五、作文展示(50分)

          • 11.寫作。
                  題目:請以《承諾》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你選擇的作文題目填在作文答題卷上方。②篇幅不少于600字,書寫工整,不得抄襲和套作。③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④不得出現考生學校、班級、姓名等個人信息。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12.閱讀下面文段,根據自己的感悟寫一篇作文。
                  時間似乎無情,但是仍然可以挽留。如果你愛惜它,它也留戀你。如果你用功讀書,時間就留在你的成績里;如果你鍛煉身體,時間就留在你的健康里;如果你開朗、熱忱,時間就留在你的人緣里……
                  “以無益之事,遣有涯之生”是打發時間。中國人常說消遣,“遣”是打發的意思,好像唯恐時間不走。錯了!時間是一個匆忙的過客。只有它拋棄你,沒有你驅逐它;只有它忽視你,用不著你敷衍它。時間如魚,怠惰的漁夫、漫不經心的漁夫、自暴自棄的漁夫,總是落得一張空網。
                  要求:①請自擬題目。②篇幅不少于600字,書寫工整,不得抄襲和套作。③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④不得出現考生學校、班級、姓名等個人信息。

            組卷:3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