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福建省廈門市集美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30 6:30:3
一、信息累文本閱讀(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今天,網絡短視頻、網絡影視劇的觀看者,以及網文閱讀者、網絡游戲玩家、網絡音樂聽眾等,都被看作“用戶”,即使用者。傳統的受眾指信息傳播、藝術審美的接受者,是讀者、觀眾和聽眾。相比而言,網絡文藝用戶,則突出作為個體的使用者身份,其主體性與差異性受到重視。在網絡文藝的蓬勃發展中,用戶可以消費娛樂,也可以追求藝術審美,進行文化思考;在文藝的互聯網虛擬時空與現實世界中,用戶既是網絡文化與藝術內容的消費者,也開始扮演著內容傳播、生產參與者的角色。
在互聯網用戶思維影響下,文藝與受眾的關系,被重置為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用戶”之說也因此而來。網絡文藝用戶以主體性、個性化、差異性特征,形成與傳統受眾的區別。追什么劇、看哪期綜藝、什么時候刷視頻、用哪個客戶端聽歌……完全是用戶自己說了算的。其實,早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用戶就可以借助BBS論壇、博客等平臺,留言、跟帖催更故事,分享和交換意見和看法。在今天,用戶參與網絡文藝評論、文藝內容生產的操作更多樣了,用戶也成為網絡文藝傳播的媒介。用戶還可以上傳視頻、挑選偶像,加入內容生產的行列。網絡文藝前所未有地激活了用戶的主體性,這似乎是共識。
沉溺網絡、過度娛樂,顯然不應該是用戶打開網絡文藝的正確方式。過度使用與網絡文藝的內容、媒介特征和智能傳播模式不無關系。傳統小說、音樂、繪畫作品是相對封閉而孤立的藝術文本,互聯網以超鏈接激活了網絡藝術作品的“活性”,用戶很容易在任意延展的網絡內容中流連忘返。
網絡文藝作品還具有打破媒介形態、內容樣式單一性的特點。短視頻對用戶的黏合,與其模式和平臺運作機制有很大關系。短視頻采用“音樂+視頻+社交”的模式,覆蓋才藝表演、知識學習、技能探索、生活技巧等多種內容,再加上濾鏡審美、碎片形態、幽默網感等,在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把用戶使用時間這一塊兒“拿捏得死死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已增至8.73億,短視頻平臺正在試圖將用戶的多種文化需求“一網打盡”。
用戶身份的發展,被看作是人工智能時代算法對現有傳播深刻改變和重構的一部分。算法推薦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匹配內容,目的是提高網絡應用的效率。但是不得不說,算法不僅存在加劇用戶使用網絡時長的風險,甚至會讓用戶陷入互聯網和數據編制的巨大網絡中,更加難以全身而退。互聯網的基本思維是“連接一切”,算法在此基礎上通過龐大數據系統,追求更精準的價值關系聯結,其出發點的核心是人,這也是智能算法能夠為網絡文藝發展帶來嶄新路徑與動力的根本原因。然而,技術時代的用戶,更需要具備及時從技術發展便利與前景的樂觀情緒中抽離的素質,善于與技術保持一定的距離,擁有清醒而冷靜的思考。
(摘編自趙麗瑾《讀者變為用戶,別掉進算法的“陷阱”》)材料二:
“用戶”,意指計算機或互聯網的使用者。在分析網絡文藝的語境中,他是利用網絡參與文藝實踐的人,既可以是創作者,也可以是受眾。這一概念移入文藝批評或始于世紀之交西方學界對于20世紀80年代起“超文本文學”“互動性數字文學”實踐的分析。在這些網絡文藝的前身中,作品的最終形成同時依賴于設計者自上而下的指令設計與“用戶”自下而上的信息輸入。“用戶”取代了作者與讀者。
互聯網資本的增殖需要流量持續增長,需要更多“用戶”涌入網絡,同時需要維持足夠的“用戶”黏度。因而網絡文藝生產的流量化、資本化,或是使得網絡文藝的“創作——接受”關系趨于固定,即形成一個更加稀缺、穩定、高質量的創作者群體,以此吸引受眾;或是進一步抽空文藝創作的思想性、藝術性,使之變得更為短促和同質化,簡單復制,挑動受眾感官,旋即湮沒于信息汪洋,人們總能從中瞥到基本千篇一律的情況,味同嚼蠟,但多少伴有一點刺激的東西。
這兩種途徑并不對立。事實上,商業成熟的網絡平臺往往兼具上述兩者:頭部“用戶”,也就是“網紅”“頂流”,是具有突出才能與特色風格的創作者;非頭部“用戶”包括數量龐大的創作者,作品缺乏吸引力,或是跟風逐流蹭熱度的簡單粗糙的仿制,或是漫不經心的偶爾創作。總的來說,他們的趣味都被平臺算法精準定位。
在實際的網絡文藝生產中,“用戶”面對的不是為實現精英化的審美活動而設的互動性文本,而是資本主導的平臺、旨在引流變現的算法。當我們以此談論網絡文藝的“用戶”概念時,“用戶”被高度去主體化。能夠持續帶動流量增長與資本增值的“用戶”就是好“用戶”。在審美理想與經濟現實之間,“用戶”陷入尷尬的境地。
因此,彰顯網絡文藝“用戶”的新內涵,需要訴諸審美與市場之外的空間。好的網絡文藝“用戶”,需要向內用力,涵養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知識素養和媒介素養,同時也要有外部的強大支持,擁有清朗、健康的互聯網生態,也即國家文化治理與網絡空間治理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機制保障,其目的是構建網絡空間的共同體。通過法律法規的約束與價值理念的引導,實現“內外兼修”,使得互聯網資本與“用戶”之間的不平衡力量得到有效調節,“用戶”可以更加自由地對待網絡文藝,并從中獲得審美體驗與共同體經驗,營造共同的網絡文藝家園。
(摘編自王曦《內外兼修,營造共同的網絡文藝家園——也談網絡文藝的“用戶”問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網絡文藝用戶與傳統受眾的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淡化了消費者的角色,而突出作為內容傳播、生產參與者的角色。
B.傳統小說、音樂、繪畫作品是相對封閉而孤立的藝術文本,這些特點使受眾不能對其內容流連忘返。
C.網絡文藝保持流量持續增長的方法,是用枯燥無味且雷同,但又有一點刺激東西的作品來吸引受眾。
D.在網絡文藝生產中,“用戶”被旨在引流變現的算法和資本主導的平臺高度去主體化,難以輕易實現自己的審美理想。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選擇網絡節目、頻道、客戶端等方面,網絡文藝用戶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主體性、個性化和差異性等優越性。
B.用戶對網絡文藝往往會過度娛樂,這與網絡文藝的內容、媒介特征和智能傳播模式有關,必須糾正這種不正確的對待網絡的方式。
C.為了提高網絡應用的效率,算法推薦通過用戶數據分析,為其匹配內容,這可能使用戶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長,甚至掉進其“陷阱”。
D.頭部“用戶”是人數不多的高水平創作者,非頭部“用戶”是數量龐大的低水平創作者,網絡平臺無法精準定位頭部“用戶”的趣味。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中對“用戶”的定義的一項是
A.以發送彈幕、點贊、直播對話、粉絲應援、集資眾籌等方式,交流閱讀體驗、收獲啟示,用戶也成為網絡文藝傳播的媒介。
B.用戶在看電影、畫展,聽演唱會時,在朋友圈戳位置、曬票根、上傳現場視頻后,隔幾分鐘就看一下,通過分享“刷”出存在感。
C.網絡文藝載體幾經換代,文章、圖片、動畫、錄像、游戲等各式網絡文藝作品巨量生產傳播,又被用戶作為素材進行再創作。
D.不少用戶樂于把自己的體驗、心情,分享在各種網絡平臺上,這并不是出于單純娛樂,而是自我價值確認的一種方式。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共2題,共3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文本一:
A 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
……
魯大海 (如夢初醒)這三個沒有骨頭的東西!他們就把礦上的工人們賣了!哼,你們這些不要臉的董事長,你們的錢這次又靈了。
周 萍 (怒)你混賬!
周樸園 不許多說話。(回頭向大海)魯大海,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
魯大海 開除了!?
周 沖 爸爸,這是不公平的。
周樸園 (向周沖)你少多嘴,出去!
(周沖憤然由中門下。)
魯大海 好,好。(切齒)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錢,你什么都做得出來。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你還──
周樸園 你胡說!
魯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別說了。
魯大海 哼,你的來歷我都知道,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
周樸園 (厲聲)下去!
仆人們 (拉大海)走!走!
魯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塊錢!姓周的,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你現在還──
周 萍 (沖向大海,打了他兩個嘴巴)你這種混賬東西!
(大海還手,被仆人們拉住。)
周 萍 打他!
魯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們一齊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樸園 (厲聲)不要打人!
仆人們住手,仍拉住大海。
魯大海 (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①
周 萍 (向仆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②(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 萍 你是誰?
魯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魯大海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
魯侍萍 (呆呆地望著周萍的臉,又哭起來)大海,走吧,我們走吧!
(大海為仆人們擁下,侍萍隨下。)
文本二:
茶館(節選)
老舍
時間與前幕相隔十余年,現在是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指使中國軍閥進行割據,時時發動內戰的時候。地點同前幕。
(初夏,上午。)
B(幕啟:北京城內的大茶館已先后相繼關了門。“裕泰”是碩果僅存的一家了,可是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變了樣子與作風。現在,它的前部仍然賣茶,后部卻改成了公寓。前部只賣茶和瓜子什么的,“爛肉面”等等已成為歷史名詞。廚房挪到后面去,專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桌布。墻上的“醉八仙”大畫,連財神龕均已撤去,代以時裝美人——外國香煙公司的廣告畫。“莫談國事”的紙條可是保存了下來,而且字寫得更大。王利發真像個“圣之時者也”,不但沒使“裕泰”滅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發展。)
(因為修理門面,茶館停了幾天營業,預備明天開張。王淑芬正和李三忙著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擺了又擺,以期盡善盡美。)
(王淑芬梳時興的圓髻,而李三卻還帶著小辮兒。)
(二三學生由后面來,與他們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辮子礙事)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
李 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說!三爺你看,聽說西直門的德泰,北新橋的廣泰,鼓樓前的天泰,這些大茶館全先后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為什么?不是因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嗎?
李 三 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幾個打炮,明幾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
王淑芬 別頑固啦,三爺!人家給咱們改了民國,咱們還能不隨著走嗎?你看,咱們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凈,好看?專招待文明人,不更體面?可是,你要還帶著小辮兒,看著多么不順眼哪!
李 三 太太,您覺得不順眼,我還不順心呢!
王淑芬 喲,你不順心?怎么?
李 三 你還不明白?前面茶館,后面公寓,全仗著掌柜的跟我兩個人,無論怎么說,也忙不過來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歸他,后面的事不是還有我幫助你嗎?
李 三 就算有你幫助,打掃二十來間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還要沏茶灌水,買東西送信,問問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爺,你說的對!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做也就得念佛!咱們都得忍著點!
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個鐘頭的覺,誰也不是鐵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爺,這年月誰也舒服不了!你等著,大栓子暑假就高小畢業,二栓子也快長起來,他們一有用處,咱們可就清閑點啦。從老王掌柜在世的時候,你就幫助我們,老朋友,老伙計啦!
(王利發老氣橫秋地從后面進來。)
李 三 老伙計?二十多年了,他們可給我漲過工錢?什么都改良,為什么工錢不跟著改良呢?
王利發 喲!你這是什么話呀?咱們的買賣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給你漲工錢嗎?得了,明天咱們開張,取個吉利,先別吵嘴,就這么辦吧!All right?
李 三 就這么辦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遠處隱隱有炮聲。)
王利發 聽聽,又開炮了!你鬧,鬧!明天開得了張才怪!這是怎么說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別說糊涂話,開炮是我鬧的?
王利發 別再瞎扯,干活兒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轟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邊走)
王利發 (溫和了些)栓子的媽,甭害怕,開過多少回炮,一回也沒打死咱們,北京城是寶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寶地!我給三爺拿菜錢去。(下)
(1)下列對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樸園對周萍說“不許多說話”是害怕周萍吃虧,對周沖說“你少多嘴”是生怕兒子壞自己的事,語言簡短,卻寫出了周樸園的專制作風。
B.魯侍萍至大海前說“走吧,別說了”,表現出魯侍萍看到父子關系勢同水火,難以緩和,內心悲痛,生怕持續惡化,為此不得以選擇離開。
C.王淑芬是裕泰茶館的老板娘,從她梳著時興圓髻的打扮和勸李三“不要頑固,既然改了民國,就應該隨著走”的語言,可以看出她能夠順應時代潮流。
D.“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做也就得念佛”“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轟死,我看透了”,王淑芬的這兩句話道出了當時人們生存的艱難與無奈。
(2)下列對劇本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均用了諧音雙關的手法,潛臺詞內涵豐富。
B.“王淑芬梳時興的圓髻,而李三卻還帶著小辮兒”正是戲劇沖突的呈現,顯現出新思潮與舊思想之間的沖突。
C.“遠處有隱隱的炮聲”的畫外音,表明當時中國正處于軍閥割據、內戰頻繁的戰亂時期,暗示了時代背景。
D.戲劇中的人物語言兼有口語化與動作化的特點,既利于表演,又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與神態,如“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寶地!”讓人感受到人物無奈的神情與心理。
(3)請理解文本一中兩處畫波浪線臺詞的內涵。
(4)請簡要分析A、B兩處畫橫線文段在文中作用的異同。組卷:25引用:12難度:0.6 -
3.整本書閱讀之《紅樓夢》。
(1)紅樓回目中往往有對人物的“一字定評”,下列選項中與回目相對應的一項是
_______襲人嬌嗔箴寶玉
_______平兒情掩蝦須鐲
_______晴雯病補雀金裘
_______紫鵑情辭試忙玉
A.勇、賢、俏、慧
B.俏、慧、勇、賢
C.慧、勇、賢、俏
D.賢、俏、勇、慧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節,很有男兒氣概。她心無城府,曾在大家對長得像林黛玉的戲子“笑而不言”時脫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樣兒”。
B.元妃送出燈迷讓大家猜,寶釵一猜就著,卻故作難猜之狀。賈母見元春喜歡,也命人制作燈謎讓大家猜,還請來了賈政,整個聚會的氣氛融洽歡快。
C.元妃下諭叫寶玉等去園中住。賈政傳來寶玉,當著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惡之心減了八九分;雖對所起“襲人”名字不滿,但又不讓改。
D.賈蕓從賈璉處打聽得鳳姐把和尚的事給了賈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準備向鳳姐行賄,但卜世仁拒絕了。最后,頗有義俠之氣的醉金剛倪二不要文約不要利錢借十五兩三錢多銀子給賈蕓。賈蕓才購得冰片麝香。
(3)①《紅樓夢》中“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說的是
②《紅樓夢》中的判詞“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云飛。”寫的是
③曹雪芹給小說人物命名是匠心獨運的,許多的人名諧音組成一個個的謎團,比如甄士隱諧音“真事隱”,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諧音“
(4)“寶玉挨打”是《紅樓夢》中的重要情節,請說說在寫寶玉挨打之前,作者著力鋪寫了哪三件事?
(5)對《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有眾多評價。其中脂硯齋對王熙鳳的評價較為全面,既贊“鳳姐無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貶其“奸酸刻薄”,還評其“極不義氣”,更稱其為“賈宅第一罪人”。請任選其中一種評價,結合原著內容談談你的看法。組卷:5引用:1難度:0.7
六、文言文文段閱讀(22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題。
(一)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 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 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左傳?僖公三十年》(二)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B.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C.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D.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2)下列對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紀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級別最高。從而可見,晉侯的位次高于秦伯。
C.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D.墨:秦晉崤之戰是在晉國的國喪期間發生的,晉襄公染黑白色孝服指揮戰斗,獲勝后,大家都穿著黑衣安葬晉文公,晉國從此后著黑色孝服成為慣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在國家危難時,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恩怨,求見秦伯,可見其深明大義的愛國精神。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展現了其高超的論辯藝術。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報,為野心所驅使,失去了正確判斷形勢的能力,雖然蹇叔多方勸諫,他一點也聽不進去,剛愎自用,自作主張而出師。
C.秦晉圍攻鄭國,后秦國撤軍,與鄭國訂立盟約。后秦穆公不顧盟約,出師鄭國。這一出師一退師可見秦穆公處事猶豫不決的性格,也最終導致戰爭慘敗。
D.蹇叔在得知穆公偷襲計劃后,勸說穆公放棄出征。勸諫見其深謀遠慮,哭師見其忠憤滿腔。送子“與師”時他指出秦師此行不敗于鄭而敗于晉,可見其老謀深算。
(4)把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②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5)燭之武從什么角度離間秦晉關系的?請簡要說明。組卷:2引用:2難度:0.6
七、寫作題(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少年感”是網絡流行詞,對于什么是“少年感”,網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說,“少年感”不僅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陽光的笑臉,也是歷經人世滄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擁有的珍貴特質。有人說所謂“少年感”不是無知而無畏,而是有知而無畏;有人說,“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還有人說,“少年感”很難保持,因為人生難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時人們可能會選擇屈服,而從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對變化萬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棄的心,這也是一種“少年感”。
請你以復興中學李華的身份寫一篇以“如何才能保持少年感”為主題的國旗下發言稿,結合上述材料與同學們分享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①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空發議論,內容有針對性;②角度自選;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