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5.1 質量守恒定律》2017年同步練習卷(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色河中學)

          發布:2024/12/3 20:0:1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 1.質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學反應中(  )

            組卷:58難度:0.9
          • 2.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組卷:337難度:0.9
          • 3.在化學反應A2+BC=B+A2C中,反應物BC與生成物 B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將2g A2與80g BC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A2C的質量是( ?。?/h2>

            組卷:235難度:0.9
          • 4.將25g甲物質、5g乙物質、10g丙物質混合加熱發生化學反應,經分析知反應后混合物中含有10g甲、21g丙,還含有一種新物質丁,則丁物質的質量( ?。?/h2>

            組卷:101引用:8難度:0.7

          三、簡答題

          • 12.小明在試管里放入少量的白色碳酸氫銨(NH4HCO3)固體,用試管夾夾持在酒精燈上加熱.他聞到了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試管品有水滴生成,他又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會兒后,白色固體完全消失.小明認為這一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呢?請你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組卷:4引用:1難度:0.3

          四、實驗與探究

          •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早在300多年前,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一個敞口的容器中加熱一種金屬,結果發現反應后質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應前后質量不守恒。之后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內燃燒金屬,發現反應后質量不變由此得出反應前后質量守恒。這兩位科學家的實驗相似,為何結論不同?請你和同學們一起沿著科學家的足跡進行實驗
            探究,并完成以下相關內容:
            (1)交流討論:兩位科學家得出不同的結論究竟與哪些實驗因素有關呢?
            (2)提出假設:若用同種金屬、同一容器進行實驗,兩位科學家得出不同的結論主要是由于
             
            的緣故。
            (3)實驗驗證:已知鈉在空氣中受熱燃燒生成過氧化鈉固體。
            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
            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不塊金屬鈉,塞緊橡皮塞,稱量,用砝碼使天平平衡,稱量前需
             
            取下錐形瓶,放在墊有石棉網的三腳架上微熱,觀察金屬鈉受熱燃燒,冷卻后再稱量。稱量時觀察到
             
            。將錐形瓶塞拔下一會兒后,蓋上瓶塞再稱量 稱量時觀察到
             
            。
            (4)得出結論:假設成立。
            (5)依據以上實驗事實,解釋兩位科學家的實驗結論:
             
            。

            組卷:36引用:1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