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版七年級上冊《2.1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2017年單元測試卷(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北宿中學)
發布:2024/12/10 6:0:2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
1.人們將光合作用的原理廣泛運用于實際生產.某菜農為提高大棚內蔬菜的產量采取的如下措施,哪些措施沒有實際效果?( )
A.合理密植 B.高效立體種植 C.增加棚內的氧氣濃度 D.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 組卷:15引用:4難度:0.7 -
2.下列哪種物質不通過氣孔進出?(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無機鹽 D.水 組卷:16引用:19難度:0.9 -
3.“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處理一晝夜的目的( )
A.耗盡葉片中的淀粉 B.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盡容器中的氧氣 D.吸收盡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組卷:112引用:18難度:0.9 -
4.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導致溫室效應,下列做法無助于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及時清理垃圾,維護環境衛生 B.倡導節能減排,少開車多步行 C.積極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 D.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 組卷:270引用:96難度:0.9 -
5.在人人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哪種植物可以當做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植物(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 組卷:53引用:51難度:0.9 -
6.天氣轉暖后,池塘水逐漸變綠,這和以下哪類植物的大量繁殖有關(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組卷:13引用:15難度:0.9 -
7.下列結構屬于動物體細胞中能量轉換器的是( )
A.細胞核 B.線粒體 C.葉綠體 D.葉綠體和線粒體 組卷:128引用:133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22.如圖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橫切面,據圖回答問題.
圖中[1][2]合稱
秋后植物落葉一般是組卷:10引用:2難度:0.5 -
23.雛鷹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設計了如圖的三個裝置:植物、培養液、隔板、光照等條件都完全相同。
(1)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實驗前應該對植物進行的處理是:將植株放在
(2)甲、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
(3)把植物放到陽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后,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
(4)甲、乙、丙的葉片進行脫色處理后,滴入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
(5)如果把上個裝置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甲、乙、丙中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mL、95mL、95mL.通過對甲、乙、丙中培養液減少的緣故對比分析,說明甲培養液比乙、丙培養液多減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6)根據甲、乙兩組實驗得出結論,應用與溫室里的植物栽培,為了促進植物的生長,應該適當增加溫室里的組卷:173引用:4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