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鐵嶺市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共28分。其中1~8題為單選題,每小題2分;9~12題為多選題,每小題2分,漏選得2分,錯選得0分)
-
1.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B.中學生百米成績約14s C.課桌的高度約為1.5m D.教室的門高約5m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下列記錄結果中,哪一個數據的單位應該是厘米( )
A.九年級物理課本的厚度約為9 B.教室寬約為60 C.小明的身高為1.68 D.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 組卷:145引用:37難度:0.9 -
3.下列運動中,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五四運動 B.鮮花怒放 C.波濤洶涌 D.花香四溢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4.以下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而誤差其實就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 D.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5.用圖象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律,圖中用來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6.下列的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發現兩次的聲音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立即消失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2427引用:24難度:0.5 -
7.如圖所示為測某種硬幣直徑的幾種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237引用:9難度:0.9 -
8.如圖是甲、乙兩輛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小車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在0~5秒鐘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0~5秒時間內,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大 C.第10秒鐘時,甲、乙兩車速度相同 D.經過5秒鐘,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大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9.如圖甲、乙所示,分別是音叉和鋼琴發出的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則這兩列聲波( )
A.音調相同 B.響度相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和音色均不同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10.關于機械運動的概念,下列說法是錯誤的是( )
A.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來說的 B.所謂參照物就是我們假設不動的物體,以它作為參考研究其它物體運動情況 C.選取不同的參照物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體運動,選擇地面做參照物最適宜,因為地面是真正不動的物體 組卷:1218引用:162難度:0.9 -
11.如圖所示,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通過觀察紙屑跳動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調與響度的關系” B.乙圖中通過觀察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 C.丙圖中通過逐漸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氣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 D.丁圖中通過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鋸條可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組卷:11引用:1難度:0.8 -
12.從物理學的角度對以下成語進行解釋,正確的是( )
A.震耳欲聾——聲音的響度很大 B.隔墻有耳——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聞聲知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D.低聲細語——“低”指聲音的音調低 組卷:9引用:1難度:0.8
六、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36分)
-
36.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現弦樂器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經過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格的琴弦,如下表: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1 鋼 20 0.3 2 鋼 3 鋼 40 0.5 4 尼龍絲 30 0.5 5 尼龍絲 40 0.5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1、2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4)小明他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組卷:140引用:29難度:0.5 -
37.小明在探究小車從斜面下滑過程中速度的變化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數字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和 。
(2)在小車能下滑的情況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選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νAC偏 (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為 m/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為 m/s,由上述實驗得出結論:小車從斜面滑下過程速度越來越 ,小車做的是 (填“變速”或“勻速”)直線運動。組卷:7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