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七校聯考九年級(上)月考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有15題,1~10每題3分,11~15每題2分,每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近幾個月來,我省衢州、金華、舟山三地的“創文”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牌隨處可見。有些標牌的制作材料是“樹脂”,則它屬于( )
A.金屬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動物脂肪 D.有機合成材料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膽礬CuSO4?5H2O是一種藍色晶體,受熱時易失去結晶水,成為白色的無水CuSO4粉末,無水CuSO4吸收水分又會變成藍色晶體,可用于實驗室檢驗水分,在工業上精煉銅、鍍銅等都要用到膽礬。上述對膽礬的描述中,沒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質 B.化學性質 C.主要用途 D.制取方法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日常生活中,區別下列各組物質所用的方法,正確的是( )
A.白酒和白醋--觀察顏色 B.棉線和羊毛線--灼燒,聞氣味 C.銅和黃金--加稀硫酸,觀察氣泡 D.食鹽和蘇打--加水,觀察是否溶解 組卷:29引用:3難度:0.5 -
4.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下列選項分類不正確的是( )
選項 類 別 物 質 A 合金 黃銅、生鐵 B 鹽 苛性鈉、生石灰 C 有機物 蛋白質、葡萄糖 D 腐蝕性物質 濃硫酸、氫氧化鈉 A.A B.B C.C D.D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5.在四個小燒杯中分別盛放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燒杯內物質的質量因發生物理變化而增加的是( )
A.濃鹽酸 B.生石灰 C.濃硫酸 D.氫氧化鈉溶液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6.甲烷(CH4)在氧氣燃燒時會產生CO2和H2O,其反應類型屬于( )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復分解反應 D.以上都不是 組卷:5引用:5難度:0.5 -
7.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銅絲插入硫酸鋅溶液中,銅絲表面出現一層銀白色固體 B.打開盛有濃鹽酸試劑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現大量白霧 C.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固體放入水中,液體的溫度都會升高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8.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Fe2O3+6HCl=2FeCl3+3H2O B.Cu+H2SO4=CuSO4+H2↑ C.CaCO3+Ba(OH)2=BaCO3↓+Ca(OH)2 D.Al+2HCl=AlCl2+H2↑ 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9.下列事實可用于判斷X、Y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是( )
①X能和稀鹽酸反應而Y不能;
②X能從Y的鹽溶液中置換出Y;
③在化合物中X顯+3價Y顯+2;
④X能在空氣中燃燒而Y不能。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組卷:20引用:3難度:0.5 -
10.向Na2CO3溶液里滴加鹽酸,開始時無氣泡產生,后來才有氣泡產生;向鹽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時,立即就有氣泡產生。這說明( )
A.Na2CO3過量時,主要發生的反應是Na2CO3+HCl═NaHCO3+NaCl B.Na2CO3跟鹽酸不反應 C.鹽酸過量時,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D.產生的氣泡是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11.在托盤天平的兩盤上各放一只質量相同的燒杯,在兩只燒杯里分別加入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將天平調節至平衡,然后向左盤的燒杯中投入一定質量的鐵,向右盤的燒杯中投入一定質量的鎂,均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結束后,指針偏向右盤 B.由于消耗的硫酸質量相等,實驗結束后,指針不偏轉 C.實驗結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則可向右盤的燒杯中加入6.4g的鎂 D.實驗結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則可向左盤的燒杯中加入6.4g的鐵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12.常溫下,往盛放適量M物質的燒杯中逐漸加入N物質并充分攪拌,如圖橫坐標x表示N物質的質量,縱坐標y表示燒杯中的某物理量(見下表),下列實驗與圖象對應關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水 濃硫酸 溶液的溫度 B 水 碳酸鈉 溶液的pH C 飽和氯化鈉溶液 氯化鈉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D 硫酸銅溶液 鋁粉 溶液質量 A.A B.B C.C D.D 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分析計算題(30題4分,31題5分,32、33、34每題6分,35、36題各8分,共44分)
-
35.定性和定量結合既是化學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質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檢測實驗室用H2還原CuO所得紅色固體Cu中是否含有Cu2O(紅色),進行了認真的探究。請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
①無水CuSO4遇水變藍
②高溫灼燒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與稀H2SO4反應:Cu2O+H2SO4=Cu+CuSO4+H2O
【設計實驗方案】
方案1 取該紅色固體加入適量稀H2SO4,實驗現象為
方案2 裝置如圖所示,擬通過干燥管中CuSO4變藍來判斷紅色固體是否含有Cu2O。
(1)為確保探究的科學、合理、安全。實驗中還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熱前先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②在氫氣發生器與硬質玻璃管之間加一個干燥裝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連接一個裝有濃H2SO4的洗氣瓶
(2)由方案2實驗后得出結論: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寫出紅色固體Cu2O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方案3 稱得干燥坩堝(常用于固體加熱的容器)的質量為ag,取紅色固體置于坩堝中稱得總質量為bg,在空氣中高溫灼燒至質量恒定,稱得最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為cg。
(1)該實驗方案最少得進行
(2)若確認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則c與a,b應符合的數學關系式為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36.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測定”的實驗:
(1)甲組的方法是:將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測定反應后生成CO2的體積,經換算并計算出樣品中Na2CO3的質量.用圖Ⅰ裝置測定產生的CO2氣體的體積,請分析圖Ⅱ裝置中使反應前后油層上方氣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操作方法是
(2)乙組的方法是:取10克樣品,加水溶解后逐漸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稀鹽酸的密度取1.0克/毫升),反應過程中不斷攪拌并及時測量滴入鹽酸體積與相應溶液的pH繪表如圖表Ⅲ:結合表中滴入稀鹽酸體積與pH的變化數據,請計算樣品中Na2CO3含量.組卷: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