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知識積累及運用。(24分)
-
1.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赦免(shè) 锃亮(zèng) 駢進(pián) 鍥而不舍(qì) B.褻瀆(dú) 箴言(jiǎn) 游弋(yì) 自吹自擂(léi) C.驚駭(hài) 劫掠(lüè) 寬宥(yòu) 自慚形穢(huì) D.瞥見(piě) 麾下(huī) 廣袤(mào) 強聒不舍(guō)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整個科研過程他都沒有參與,最后卻鳩占鵲巢,把功勞歸為己有。 B.對于那些能夠踏實實工作的人來說,理想從來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C.創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全心投入,矯揉造作,必然會有優秀的作品誕生。 D.在團隊技能大賽中,小王不聽大家的勸告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比賽的失利。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對句子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比喻、擬人,以動寫靜,賦予山、原氣勢與生機。 B.“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運用反問,直抒胸臆,抒發詩人對祖國真摯、深沉的愛。 C.“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運用比喻寫出了與愛人的分隔與離別,抒發了無限的思鄉愁緒。 D.“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運用擬人,表現了春風的溫暖親切。 組卷:91引用:6難度:0.8 -
4.下面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敬業與樂業》選自《飲冰室合集》,是梁啟超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演講內容。 B.《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英國作家雨果,代表小說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C.《論教養》一文,作者并不泛泛而談,而是從眾多事例的比較分析中得出結論。 D.《精神的三間小屋》選自《畢淑敏散文》,作者是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組卷:16引用:4難度:0.8
三、閱讀理解(39分)
-
13.閱讀《餓了,吃個“塑料袋”吧》一文,回答各題。
①要是有個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畫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還真有人吃塑料袋。這種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還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發明這個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爾的郊區,那里垃圾成山。他說:“我是個印度教徒,對我們而言,太陽、土地、水里都有神靈。為了自己,為了后代,我們必須努力。”
③2012年,他找來十多個志同道合的專家,歷經4年,自己掏錢嘗試了上百種原料,不斷實驗,終于找到合適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發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這種袋子用12種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馬鈴薯、木薯、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有害物質,連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可把它扔了,完全無害。在野處,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就算燒了也不會產生污染,沒有刺激性氣味,更沒有有毒氣體。憑借這款塑料袋,小哥還入選了印度《福布斯》雜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應印度環保部邀請,回到芒格洛爾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隨后建廠,現在每月能產大約1噸可食用塑料袋。他的野心還不止于此,他說,以后還準備進軍牛奶袋產業。大家喝完袋裝牛奶,就可以把包裝吃了,一點兒都不浪費。
(選自《意林?青年勵志館》,有刪改)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⑤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中加點詞語“大約”能否刪除?為什么?
(4)助力環保,我們在行動。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環保建議?請你寫出兩條。組卷:145引用:13難度:0.7
四、寫作。(共50分)
-
14.“溫暖”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林徽因眼里,溫暖是人間四月天里一樹一樹的花開;在海子筆下,溫暖是河里的石子和老屋上的舊磚;在汪曾祺心中,溫暖是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畢淑敏說,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溫暖的燈,幾米則認為,我想擁抱每個人,但我得先溫暖我自己……關于“溫暖”,你又有怎樣的理解、經歷和體悟呢?
請以“不期而遇的溫暖”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組卷:30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