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七校聯考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22 14:0:2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4分)
-
1.根據拼音寫漢字。
青春是一段狂舞,在旋轉、跳躍中閃射出道道星光,飛揚起四射的活力;在火烈的熱情中舞動,飛濺起的每一道火花都是青春的印記。piān組卷:0引用:1難度:0.8 -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瞭(liáo)望 卑劣(liè) 墮(duò)落 強詞奪理(qiáng) B.兩棲(xī) 拙(zhuó)劣 砂礫(lì) 戛然而止(jiá) C.卑鄙(bǐ) 龜(jūn)裂 狩(shòu)獵 暴風驟雨(zhòu) D.襁(qiáng)褓 隕(yǔn)石 斡(wò)旋 不修邊幅(fú)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如果同學遇上了困難,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應該盡自己所能給予幫助。 B.花園里幾棵松樹行將就木,我決定將它們全部拔掉。 C.冬天來了,各種蟲兒銷聲匿跡,大地開始進入冬眠期。 D.國家制定的政策如果地方上陽奉陰違,百姓就無法感受到黨的溫暖。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參加亞運會,使我們達到了鍛煉隊伍,發現新人,查找問題的目的。 B.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C.相關專家呼吁盡快成立防控校園欺凌的有效機制,以便及早干預、發現和制止欺凌行為。 D.一個人能否成為真正的讀者,關鍵在于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組卷:6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理解與分析(46分)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靜靜的桃園楊聞宇 ①我們那個村莊叫杏園南村,四圍遠近卻沒有什么杏園,稀落的杏樹只是分散在田野井臺的周圍。村子南部地勢偏低,多為鹽堿地,莊稼不肯長,那里便有我家的一個桃園,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園。
②三十多株桃樹一般高矮,兩兩相對,從北向南排列成整齊的兩行。乍一看,這桃園倒是挺氣派的。尤其是早春,兩行紅粉,明麗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許多。我那時年紀小,因為綠樹村邊合,見慣了綠浪滔滔的莊稼,整天出沒于大自然的錦繡堆中,面對這簇擁成陣的桃花陣容,倒也覺不出有什么新奇。
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長迅速。桃園北端小路畔的兩株,冠蓋如帳,果實累累,壓彎了枝丫,色澤鮮潤的桃子分外誘人。可是,它們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興趣。從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數,數到第九株,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桃子不僅碩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們外表沁綠,被葉兒嚴嚴遮裹,輕易是不亮相的。東風偶爾掀開葉兒時,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兒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穩。
④鄉村貧窮,孩童們經常吃不飽,所以嘴饞。桃熟時節,常在一起玩耍的幾個伙伴來到桃園,瞅著北畔樹頭累累的桃子,眼饞得不行,我搖手說這個不怎么樣,好吃的在里邊哩。他們遲遲疑疑,猜測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幾個品嘗之后,才跟著我東張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樹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頭擦擦,剛咬得一口,立馬就大聲叫好。離開時,每人還要摘一個,兜里塞不進去,就用衣襟裹著……再經過北畔的桃樹時,對方才留戀過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護著衣襟。
⑤父親忙著在村東經營田禾,爺爺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親在家里家外忙活,他們顧不上來桃園。那時的鄉村,沒有經商的條件,農家也沒有做買賣的意識。熟透的桃子無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樹底下是一層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這個時候,奶奶就拎個筐兒進桃園來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當柴禾。
⑥到得第九株樹下,奶奶問我:“這樹下的桃核,怎么沒有幾個?”
⑦我說:“因為開春時節,這樹上開的凈是謊花,倒是蠻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
⑧爺爺說過,園里這些桃樹,盡是奶奶年輕時從娘家帶來的苗兒栽下的,內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見我這樣說,奶奶盯著我,抿嘴兒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親。
⑨桃核攬回家里,直接擱在灶房里燒飯。我見過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頑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紋絡清晰、深沉,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藍。蒸的饃、煮的飯出鍋之后,奶奶見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著問道:“你嘗這飯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兒?”
⑩那一座桃園,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離家從戎后輾轉多地,多少往事都如過眼云煙,為什么到了晚年,又記起那個桃園了呢?
?田園詩祖陶潛在《桃花源記》里寫道,武陵漁人沿著桃花林行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眼前便展開了一個“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絕美境界。此文確實好,可細想下去,總覺得有點兒玄虛,像是癡人說夢。雖然“源”與“園”不同,但每每讀到《桃花源記》,我都會想起自家的那個桃園,覺得自己短暫的少年時代,福莫大焉,已經是處于實實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園里了。
?人生在世,總會在老年時憶起愈行愈遠的往昔。美好的回憶,也永遠是滋潤人心的。
(摘自《光明日報》2023年5月12日,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就介紹“我”家桃園的位置,開門見山,開篇點題。
B.第③④兩段寫桃園北畔桃子的色澤鮮潤、分外誘人更加襯托出南畔桃子的脆甜多汁、持重沉穩。
C.“這樹下的桃核,怎么沒有幾個?”從奶奶責怪“我”的話來看她是真的生氣了。
D.“為什么到了晚年,又記起那個桃園了呢?”作者這是明知故問,表達了其深沉的情感。
(2)結尾說“人生在世,總會在老年時憶起愈行愈遠的往昔”,文章回憶了“我”和桃園的哪些“往昔”?請簡要回答。
(3)文章第?段直接引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語句,有些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東風偶爾掀開葉兒時,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兒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穩。
(5)文章以“靜靜的桃園”為標題起到了哪些作用?請結合全文回答。組卷:7引用:4難度:0.5
三、作文(50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對魯迅來說,那夜歸航的豆兒,是一縷芬芳;于史鐵生來說,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縷芬芳;對朱自清來說,父親買橘的背影,是一縷芬芳;于琦君來說,母親醞釀的春酒,是一縷芬芳。在你的記憶深處,也一定有那么一縷芬芳,幸福了你的歲月,溫暖了你的時光。請以“留在記憶里的芬芳”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組卷:20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