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3 河流》2015年同步練習卷(廣西欽州市欽州港中學)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歌詞“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贊美的是我國哪條河流?(  )

            組卷:21引用:4難度:0.7
          • 2.如圖漫畫說明,長江和黃河流域相同的生態(tài)問題是嚴重的(  )

            組卷:34引用:4難度:0.5
          • 3.目前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qū)是(  )

            組卷:32引用:4難度:0.7
          • 4.長江沿江地帶的氣候類型屬于(  )

            組卷:11引用:18難度:0.7
          • 5.長江黃河都流經(jīng)的省區(qū)是(  )

            組卷:42引用:8難度:0.7
          • 6.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qū)是(  )

            組卷:11引用:4難度:0.5
          • 7.長江上游最大的資源優(yōu)勢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8.我國最長的內(nèi)流河是(  )

            組卷:10引用:32難度:0.7
          • 9.治理黃河的關鍵是(  )

            組卷:76引用:13難度:0.7
          • 10.地上河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在黃河的(  )

            組卷:19引用:31難度:0.7

          二、綜合題

          • 29.讀“中國略圖”(圖1)及“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圖2),完成下列要求.

            (1)圖1中虛線①、②代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其中代表二、三級階梯界線的是
             

            (2)黃河、長江都發(fā)源于
             
            高原,共同流經(jīng)
             
            省、
             
            省,最終均注入
             
            洋,其大致流向為
             
            ,由此判斷我國地勢特征是
             

            (3)讀圖2(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中的地形區(qū)A
             
            盆地,B
             
            平原.
            (4)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人口較上游地區(qū)稠密,請從地形、氣候、交通三方面作一簡要分析.
             

            組卷:37引用:4難度:0.5
          • 30.如圖為“長江、黃河干流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長江、黃河上游河段落差大,
             
            資源十分豐富,有利于興建水電站.其中長江三峽段有兩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即
             
            水電站和
             
            水電站.
            (2)南水北調(diào)工程,就是通過引水工程把長江豐富的水資源,調(diào)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地區(qū).
            (3)長江水量豐富,下游江面寬闊,航運量占我國內(nèi)河航運的60%,素有“
             
            ”之稱.
            (4)黃河攜帶的泥沙在下游平原地區(qū)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
             
            ”.
            (5)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給我們帶來了深重災難,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如何治理黃河水患?

            組卷:7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