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2020年單元測試卷(2)(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發布:2024/12/20 23:0:2

          一、第1節土壤的成分

          • 1.為探究環境因素對蚯蚓生活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取兩個大小一樣的廣口瓶,貼上甲、乙標簽.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濕潤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兩瓶中同時各放入五條大小及健康狀況相同的蚯蚓,根據實驗回答:
            (1)你能推測哪一瓶中蚯蚓的運動會逐漸減弱,一段時間后就停止運動嗎?
             

            (2)實驗說明,環境中影響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3)在本實驗中,設置乙瓶的作用是
             

            (4)仿照上述實驗,小明簡要設計了一個說明土壤中農藥對蚯蚓生存有影響的實驗.請將下列實驗步驟填寫完整.
            A、取兩個大小一樣的廣口瓶,貼上甲乙標簽.
            B、在甲乙兩瓶中都放入
             
            的土壤.
            C、
             

            D、觀察蚯蚓的生活狀況,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
            E、做完實驗后,你對蚯蚓的處理是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一、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

          • 2.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圖1所示),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該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圖2的實驗: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它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
             
            ;理由是
             

            組卷:252引用:10難度:0.1
          • 3.如圖是“氣霧立體栽培”裝置,以人工創造植物根系環境取代土壤環境,可有效解決傳統土壤栽培中難以解決的水分、空氣和養分供應問題,深受眼下愛上陽臺“微農業”的居民歡迎。
                某同學為了研究“氣霧能否解決根部空氣供應問題”,設計了如下實驗:
            步驟一:選取兩只同樣的燒杯,編號甲、乙。
            步驟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適宜比例調配的營養液,分成二等份。一份營養液直接加入甲燒杯中,另一份通過霧化方式加入乙燒杯中。
            步驟三: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加熱兩個燒杯,比較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氣泡數量。
            (1)甲在實驗中起
             
            作用。
            (2)如果氣霧能解決空氣供應問題,則預期的實驗結果是
             

            (3)營養液中溶解的空氣較多時,可促進根系的
             
            ,為生命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

            組卷:48引用:5難度:0.1

          第3節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

          • 4.某班同學在“研究植物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時,經過討論,提出了三種假設:
            ①地下水位高,則植物根系分布淺;
            ②地下水位低,則植物根系分布淺;
            ③地下水位高低與植物根系分布無關。
            他們采用實驗室栽培的方案來檢驗假設,請根據該實驗方案回答相關問題:
            (1)選取的8株栽培植物應有什么要求?
             
            。其目的是
             

            (2)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外4只容器的液面剛剛接觸到根尖最前端,其目的是
             

            (3)如果實驗的結果是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長度短,則該實驗結果支持假設
             
            ,若要支持“地下水位低,則植物根系分布淺”的假設;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如果實驗結果顯示8株栽培植物根系長短都一樣,則實驗結果支持假設
             

            組卷:53引用:4難度:0.4
          • 5.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對農作物幼苗生長的影響,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挑選了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的1000粒綠豆種子,隨機均分10組,置于10種不同的PH環境中,在25℃恒溫箱中培養。1周后測定綠豆幼苗的株高,結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小明同學認為實驗中觀察1000顆種子的萌發與生長太麻煩了。能否將1000顆種子改為10顆種子進行實驗?判斷并說明理由。
             

            (2)據表中數據,在如圖方格紙中畫出綠豆幼查株高與pH環境的曲線圖。(注意:用光滑的曲線表示)。
            (3)據圖表可知,酸雨對綠豆幼苗的生長具有
             
            作用。

            組卷:31引用:3難度:0.1
          • 6.請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據此回答問題:
            科學家在研究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會對地球的平均氣溫造成什么影響的問題時,采用的研究途徑之一是:研究古氣候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和當時大氣平均溫度的變化關系。
            (1)有種方法是測量淺海貝類化石中硼、鈣元素含量的比例。因為這個比例高低和這些貝類生長時的海水酸堿度有關,而海水酸堿度又和大氣中CO2的濃度有關。將得到的有關數據和通過其它研究途徑得到的同時期大氣平均溫度對比,即可得到同時期大氣平均溫度與大氣中CO2的濃度的對應關系。海水酸堿度和大氣中CO2的濃度有關的科學原理是
             

            請在坐標圖中,標出坐標軸的含義,并大致表示大氣中CO2的濃度對海水酸堿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堿性)的影響關系。
            (2)科學家也通過另外途徑研究古氣候時CO2的濃度變化與當時大氣平均溫度的關系。
            如比較古代植物葉片化石及近現代植物標本,發現很多地區較多同種近現代植物葉片單位面積上氣孔數目減少。從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考慮,造成這種變化的可能原因是:
             
             
            (請寫出兩種)。
            (3)在生物圈中,你認為當前影響大氣中CO2濃度變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請寫出兩點)。

            組卷:139引用:25難度:0.5

          第4節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

          • 7.一天,小科偶然發現月季莖折斷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圖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莖折斷后什么情況下還能成活。通過查資料知道,月季莖有韌皮部和木質部,水和無機鹽能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輸送,有機物能通過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下輸送。木質部和韌皮部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經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莖折斷后還能成活可能與折斷的位置有關。

            為了驗證小科的猜想,可將生理狀況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組,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實驗:(處理方法和位置如圖乙、圖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斷物質的運輸。)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處理
            方法
            A處韌皮
            部環割
            B處韌皮
            部環割
            A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
            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
            B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
            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
            不作
            處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是
             
            ,當細胞液的濃度
             
            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斷,一段時間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實驗組有
             
            (填組別)

            組卷:158引用:5難度:0.3

          第6節保護土壤

          • 20.如圖甲是某位同學研究植物生理作用的實驗,圖乙是一天中圖甲中玻璃罩內如圖乙是一天中圖甲中玻璃鐘罩內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圖,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甲中的完全培養液內,除了有充足的水分之外,還應該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
             
            ;一定時間后會發現玻璃鐘罩內壁上有許多小水珠出現,這主要是植物葉片上的
             
            散發水分形成的。
            (2)將圖甲放在自然條件下,隨著晝夜更替,鐘罩內二氧化碳會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其中由b到c的變化主要原因是
             
            ;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同的點為
             
            ;如果晚上溫度降低,則a點將會向
             
            (填“上”或“下”)移動。
            (3)如果將甲裝置放在自然光照條件下較長的一段時間,即使培養液能提供充足的營養,植物的生長速度也將會越來越慢,所以在種植大棚蔬菜時,為提高產量,應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4)如果想用甲裝置研究植物呼吸作用能否釋放二氧化碳,則應將裝置
             
            一定時間,然后檢測玻璃鐘罩內氣體成分的變化。

            組卷:51引用:2難度:0.1
          • 21.環境污染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工業生產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設計實驗研究酸雨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實驗過程如圖所示(除圖中特別說明的外,其他條件甲、乙均相同).
            實驗結果表明,“酸雨”使植物葉片變黃.而對照實驗中的植物沒有變黃,該實驗征明“酸雨”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參照上述裝置和試劑,以小麥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探究兩種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1)探究的問題:不同pH的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2)作出的假設:
             

            (3)實驗步驟(簡要敘述)
            (4)預期實驗結果與分析.

            組卷:8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