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麗水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7/10 8:0:8
一、選擇題(17小題,每小題3分,共51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
1.“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2022年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表明( )
A.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B.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C.我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D.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組卷:102引用:3難度:0.8 -
2.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因此,今天我們更應對我國國情有清醒明確的認識。對于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下列認識錯誤的是( )
A.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B.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C.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已不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組卷:28引用:18難度:0.7 -
3.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普惠托育班,社區養老服務越來越豐富,老舊小區改造后,環境、設施、服務都更好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的舉措,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提升民生溫度。這表明( )
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②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公平
③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④改善民生是當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組卷:141引用:8難度:0.7 -
4.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我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是因為( )
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已經獲得了巨大發展
②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國家對教育事業提出更高要求
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5.知識產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2015年起,國家開始著力推進知識產權教育在中小學普及。截至目前,全國有超1400所學校、近200萬中小學生接受了知識產權教育。加強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是因為( )
①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遠遠低于成年人
②知識產權沒有年齡限制,未成年人也擁有知識產權
③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
④增強知識產權意識能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組卷:32引用:1難度:0.8 -
6.在悠久的中國法制思想發展史中,德法并舉、德法合治是貫穿始終的鮮明特色。以下名言中能體現這一鮮明特色的是( )
A.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B.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C.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D.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7.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年,繼續開展國務院大督查,深入實施“互聯網+督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議案10件,制定修訂行政法規15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這說明我國政府( )
A.積極貫徹依法治國這一基本國策 B.堅持科學立法,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C.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落實依法行政 D.務必杜絕違法亂紀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組卷:34引用:3難度:0.9
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49分)
-
20.閱讀材料,完成任務。
濕地是“地球之腎”,不僅用豐富的給養滋養了生命,也孕育出了燦爛悠久的人類文明。2022年是中國正式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也是國際濕地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30年來,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多種需求。
湖北武漢作為《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此次大會的舉辦城市,也是新入選的“國際濕地城市”,在濕地保護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啟動沉湖濕地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系統,實現實時監測、調度指揮和實景模擬;采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立體式生態園林景觀;重點實施造林綠化、退耕還林、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率先出臺《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用激勵機制引導農民調整種植和養殖方式,緩和人鳥矛盾等。通過不懈的努力,湖北近年來實施退耕還濕近30萬畝,長江武漢段水質連續三年保持優良,成為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
(1)中國下大力氣進行濕地保護有什么意義?(兩方面即可)
(2)河南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濕地資源豐富。“武漢經驗”給我省濕地保護和建設帶來哪些有益啟示?(三方面即可)組卷:29引用:1難度:0.4 -
21.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河南林縣十萬人民僅靠一錘一斧一雙手,用十年時間,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也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視察紅旗渠時,明確指出:“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為講好紅旗渠故事,弘揚和踐行紅旗渠精神,你校打算開展一次以“精神旗幟飄揚太行山巔——走進紅旗渠”為主題的紅色研學旅行,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集合】(1)同學們在景區入口處的游客服務中心集合,這里正在招募志愿講解員,你打算報名參加,說一說你報名的底氣。(兩方面即可)
【參觀】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觀看記錄紅旗渠修建場景的珍貴影像,參與推獨輪車、抬太行石、吃民工餐等實地體驗,真切感受紅旗渠精神。但有同學對此很不以為然:時代變化了,物質生活大為改善,紅旗渠精神已經過時了。
(2)你是否贊成“紅旗渠精神已經過時了”這種觀點,請你談談你的看法。
【歸來】(3)學習老一代青年英雄,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更應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在生活中我們應付諸哪些具體行動。組卷:16引用:2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