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八年級(上)期末物理模擬練習試卷
發布:2024/12/16 0:0:2
一、單項選擇題(選出最優的一個選項,每小題3分,共42分)
-
1.2021年1月,我國生物學家在浙江麗水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百山祖角蟾。如圖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體長約為( )
A.3cm B.3dm C.3m D.3mm 組卷:65引用:2難度:0.8 -
2.如圖所示,不顛簸的船向前直線行駛,靜坐在船上的乘客觀察東塔相對于船向東運動,此時( )
A.船向西運動 B.船向東運動 C.船有可能靜止 D.西塔相對于船靜止 組卷:266引用:2難度:0.5 -
3.如圖是利用高速照相裝置拍攝到的運動員擊球的頻閃照片,每次拍攝照片的時間間隔都相同。關于照片中記錄的運動員揮拍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球拍在BC段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球拍在AB段的時間小于BC段 C.球拍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 D.球拍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D段 組卷:253引用:6難度:0.5 -
4.如圖所示,監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表,甲、乙相比( )
聲音 聲音強弱的等級/dB 頻率Hz 甲 110 700 乙 70 1100 A.甲音調較高 B.聲源在發甲聲音時每秒內振動次數較少 C.乙響度較大 D.乙的傳播速度比甲快 組卷:73引用:1難度:0.9 -
5.如圖所示,手機被置于密閉的玻璃罩內懸浮,致電這臺手機時,持續鈴響,啟動抽氣時,聽到的鈴聲逐漸變小,直至聽不到;重新放氣時,人又聽到鈴聲,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抽氣,實現了在聲源處防止聲音的產生 B.抽氣使手機鈴聲振動頻率逐漸減少 C.聽到的鈴聲逐漸變大,說明振動的頻率越來越大 D.本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與空氣介質的疏密有關 組卷:172引用:3難度:0.7 -
6.如圖的知識網絡結構,為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呈現甲、乙、丙三種物態間的變化,根據知識網絡結構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
A.由乙狀態到丙狀態變化時,有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兩種方式 B.示例中霧凇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吸熱,是凝華現象 C.分析題中所給信息,可知該物質在甲狀態時是晶體 D.晨露的形成過程與該物質由甲到乙的變化過程相同 組卷:1233引用:6難度:0.5 -
7.判斷下列現象所對應的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A.衣柜里樟腦丸日久變小——凝華 B.陽光下濕衣服變干——汽化 C.夏天冰棒周圍冒著“白氣”——升華 D.潑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液化 組卷:65引用:1難度:0.6 -
8.如圖所示是我國“神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它的表面有層叫做“燒蝕層”的物質,當返回艙返回地球時,在通過大氣層過程中,“燒蝕層”可以保護返回艙不因高溫而燒毀。“燒蝕層”能起這種作用,主要是它發生了( )
A.熔化和汽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華 D.熔化和液化 組卷:231引用:4難度:0.7
四、實驗、探究題(21題3分;22題2分;23題9分、24題10分,共24分)
-
23.小明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處不變。
(1)實驗前發現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上方,如圖乙所示位置,要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應將蠟燭向 調節。將蠟燭固定在40cm刻度處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到一個大小不變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當他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此時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將凸透鏡移動到 cm刻度處時,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在成像清晰的情況下,用一張不透明紙把透鏡上半部分遮擋住,看到的像會如何變化?(選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變”或“像完整亮度變暗”);
(4)將原凸透鏡更換為一個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其他元件不動,可以使光屏向左移動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或者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 (選填“凸”或“凹”)透鏡,所放置的透鏡可以用來矯正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組卷:233引用:3難度:0.7 -
24.質量可忽略的細繩上端固定,下端系一個金屬螺母,做成一個擺(如圖所示)。讓螺母在豎直面內小幅度往返擺動,每完成一次往返擺動的時間均相等。
小明猜想: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擺動的時間與擺長、螺母質量有關。
現有足量的細繩、大小相同的金屬螺母,這些螺母有的質量相等,有的質量不等。小明想探究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擺動的時間與擺長的定量關系,請你幫他設計實驗方案。
(1)需要增加的實驗器材:。
(2)實驗步驟(可畫圖或文字表述):。
(3)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組卷:182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