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上冊《3.1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2課時)》2023年同步練習卷(十六)
發布:2024/7/27 8:0:9
一、選擇題
-
1.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電子 B.質子 C.質子和中子 D.質子和電子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2.圖中“●”和“O”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組卷:162引用:7難度:0.8 -
3.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質量比電子大得多)轟擊金箔實驗。根據實驗,不能獲得的結論是( )
A.金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 B.金原子核帶正電 C.金原子核體積很小 D.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 組卷:221引用:8難度:0.6 -
4.已知某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g,其相對原子質量為16。有一種銪(Eu)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2,銪(Eu)原子的質量為( )
A. g152m16B. 152m16C. g152m12D. 152m12組卷:344引用:69難度:0.6
二、解答題
-
13.人們為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1)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最先確立了原子學說,他的中心論點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③同種元素的原子,其性質和質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學的原子結構的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三個論點中,不確切的是
(2)1897年湯姆生發現電子并提出類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認為原子呈圓球狀,充斥著正電荷,而帶負電荷的電子則像一粒粒葡萄干鑲嵌其中,如圖I所示,湯姆生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是
(3)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又進行了實驗。他們在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如圖Ⅱ所示)時發現:
①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了
②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方向,原因是這些α粒子途經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
③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說明了
(4)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展有哪些感想?組卷:187引用:3難度:0.1 -
14.請試計算下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1)氧氣:
(2)水:
(3)堿式碳酸銅:
(4)2CO2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組卷:5引用:4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