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11.1 杠桿》2020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11/4 2:0:2

          一、解答題(共14小題,滿分0分)

          • 1.小明和小紅用圖甲所示的杠桿一起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
            (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調節(jié)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
            (填“左”或“右”)移動。
            (2)如乙圖,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作用在A點應該沿
            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為什么?

            如果彈簧測力計從M位置移動N位置用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會變
            ,這是因為

            (3)小明用調節(jié)好的杠桿進行了一次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動力/N 阻力/N 動力臂/cm 阻力臂/cm
            4 3 2 6
            于是他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請你對此作出評價:

            組卷:48引用:6難度:0.1
          • 2.甲、乙兩位同學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以杠桿中點為支點,如圖甲、乙所示。
            (1)若杠桿右端低左端高,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靜止,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
            (2)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甲同學立即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這種做法的不足是:

            (3)如圖乙所示,乙同學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第一種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shù)為F1;第二種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F2.第
            (填“一”或“二”)種實驗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條件下,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1
            F2(填“<”、“=”或“>”)。
            (4)乙同學用圖丙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當杠桿水平平衡時,與甲同學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

            組卷:982引用:29難度:0.5
          • 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a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
            (2)如圖b所示,調節(jié)平衡后,左側掛上鉤碼,在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圖中未畫出)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為便于測量力臂,應使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

            (3)操作過程中,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達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你認為接下來合理的操作是
            。(寫出一條即可)
            (4)甲同學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如下,請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該同學通過以上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的結論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次數(shù) 動力F1/N
            阻力臂L2/cm
            1 2 0.1 1 0.2

            組卷:37引用:3難度:0.5
          • 4.如圖丙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每個鉤碼重0.5N)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沉,此時杠桿
            (選填“是”或“否”)平衡,實驗前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①如圖甲所示,若在杠桿A點處掛4個鉤碼,則在B點處應掛
            個同樣的鉤碼,才能保證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如圖甲所示,若把B點處的鉤碼取下,換成在B點處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F,則當F=
            N時,才能保證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拉力F向右傾斜時,若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的大小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3)如果小王又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探究,考慮杠桿
            的影響,發(fā)現(xiàn)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豎直向上拉使杠桿仍然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時,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大于
            N。

            組卷:46引用:4難度:0.3

          一、解答題(共14小題,滿分0分)

          • 13.從地面上搬起重物我們的常見做法是彎腰(如圖甲)或人下蹲彎曲膝蓋(如圖乙)把它搬起來,哪種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說明這個問題。把脊柱簡化為杠桿如圖丙所示,脊柱可繞骶骨(軸)O轉動,腰背部復雜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點,其實際作用方向與脊柱夾角為12°且保持不變,搬箱子拉力F2作用在肩關節(jié)B點,在B點掛一重物代替箱子。用測力計沿F1方向拉,使模型靜止,可測出腰背部復雜肌肉拉力的大小。接著,改變脊柱與水平面的夾角即可改變杠桿與水平面的夾角α,多次實驗得出結論。

            (1)在丙圖中畫出F2力臂L2
            (2)當α角增大時,L2
            (變大/不變/變小),F(xiàn)1
            (變大/不變/變小)。
            (3)如果考慮到人上半身的重力,那么腰背部肌肉的實際拉力將比丙圖中F1
            (大/小)。
            (4)對比甲、乙兩種姿勢所對應丙圖中的兩種狀態(tài),由以下分析可得,
            (甲/乙)圖中的姿勢比較正確。

            組卷:370引用:14難度:0.5
          • 14.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
            (1)圖甲中,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將它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動。
            (2)如圖乙所示,調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左側掛上鉤碼,在右側用彈簧測力計(圖中未畫出)拉杠桿,使其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為便于測量力臂,應使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

            (3)操作過程中,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達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你認為接下來合理的操作是
            。(寫出一條即可)
            (4)甲同學測出了一組數(shù)據(jù)后就得出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乙同學認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組卷:77引用:7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