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西省大同市渾源中學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7/5 8:0:9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題2.5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李白有詩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句詩描述了人的衰老現象,下列有關人體細胞衰老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4難度:0.7
          • 2.下列關于“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和“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8引用:4難度:0.6
          • 3.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是一項利用轉基因動物的乳腺代替傳統的生物發酵,進行大規模生產可供治療人類疾病或用于保健的活性蛋白質的現代生物技術。科學家已在牛和羊等動物的乳腺生物反應器中表達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長激素等重要藥品。大致過程如圖所示。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3引用:8難度:0.7
          • 4.下列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5.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與內的病毒,它的頭部和尾部的外殼都是由蛋白質構成,頭部內含有DNA,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S,P幾乎都存在于DNA中。如圖為用35S或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的實驗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6.纈氨霉素是一種脂溶性抗生素,可結合在微生物的細胞膜上,將K+運輸到細胞外(如圖所示),降低細胞內外的K+濃度差,使微生物無法維持細胞內離子的正常濃度而死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91引用:11難度:0.5
          • 7.人體血紅蛋白的一條肽鏈有145個肽鍵,形成這條肽鏈的氨基酸分子數以及縮合過程脫去的水分子數分別是(  )

            組卷:32引用:4難度:0.9
          • 8.在某一動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比例占20%,基因型為Aa的比例占60%,基因型為aa的比例占20%。已知基因型為aa的個體喪失生殖能力,則該種群的個體隨機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

          • 2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如圖是以二倍體水稻(2N=24)為親本,通過不同育種方法培育新品種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C育種途徑中B表示
             
            過程,所得單倍體植株具有
             
            的特點。
            (2)A→D育種途徑的原理是
             
            。與該途徑相比,A→C育種途徑的優點是
             

            (3)圖中所示育種途徑中,最不易獲得所需品種的是E方法,原因是
             
            。為判斷該育種方法獲得的變異株是否具有育種價值,首先要確定它的
             
            是否發生了變化。
            (4)F途徑需用
             
            處理水稻萌發的種子或幼苗,使染色體數目加倍。為檢查該育種是否成功,可取水稻分生組織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25.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目前抗菌譜最廣、抗菌活性最強的一類抗生素。為了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一:取大腸桿菌菌液均勻涂布在已滅菌的培養基平板上,并將平板劃分為四個大小一致的區域,分別標記①-④。①區域放一張不含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圓形濾紙片,②-④區域各放入一個含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相同圓形濾紙片,將培養皿倒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12~16h,結果如圖。
            步驟二:挑取該平板上位于抑菌圈邊緣菌落上的細菌配制成菌液,重復上述實驗操作,培養至第3代,觀察、測量并記錄每一代的實驗結果。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大腸桿菌耐藥性變異一般來源于
             
            ,該變異產生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廣泛使用
             
            (填“前”或“后”)。
            (2)本實驗可以根據
             
            判定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選擇作用。步驟二中從抑菌圈邊緣菌落挑取細菌,原因是該處的細菌可能具有
             

            (3)該小組同學通過實驗得到如表數據。
            抑菌圈直徑/cm
            區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2.26 1.89 1.62
            2.41 1.91 1.67
            2.42 1.87 1.69
            平均值 2.36 1.89 1.66
            實驗數據表明,隨著培養代數的增加,
             
            ,說明細菌的耐藥性
             
            。從進化的角度解釋細菌耐藥性變化的原因是
             

            (4)該小組同學將含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圓形濾紙片替換為含有卡那霉素的相同圓形濾紙片,從第3代抑菌圈邊緣挑取細菌接種,重復培養3代;又在抑菌圈邊緣重新挑取細菌培養,恢復使用含有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濾紙片,測得抑菌圈直徑平均值大于第三代的平均值1.66cm。這一結果為我們防止“超級細菌”的出現提供的思路是: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當細菌耐藥率超過一定值時,
             

            組卷:2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