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上海市靜安區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4/12/13 5:0:2

          一、文言文。(36分)

          • 1.默寫與運用
            (1)千磨萬擊還堅勁,
             
            。(《竹石》)
            (2)
             
            ,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桃花源記》)
            (4)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
            (5)《過零丁洋》中運用比喻手法,將個人身世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詩句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
            【甲】
            飲 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東籬記 (節選)
                  放翁告歸之三年,辟舍東茀地,南北七十五尺,東西或十有八尺而贏,或十有三尺而縮,插竹為籬,如其地之數。埋五石甕,潴泉為池,植千葉白芙渠,又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東籬。
                  放翁日婆娑其間,掇其香以嗅,擷其穎以玩,朝而灌,暮而鋤。凡一甲坼,一敷榮,童子皆來報,惟謹。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見其性質,探《離騷》以得其族類,本之《詩》《爾雅》及毛氏、郭氏之傳,以觀其比興,窮其訓詁。又下而博取漢、魏、晉、唐以來,一篇一詠無遺者,反覆研究古今體制之變革。間亦吟諷為長謠短章,楚調唐律,酬答風月煙雨之態度,蓋非獨娛身目遣暇日而已。
            【注釋】①茀:雜草叢生。②穎:嫩芽。③甲坼:外殼裂開,發芽。④敷榮:開花。⑤惟謹:小心翼翼。
            (1)【甲】詩作者是
             
            ,【乙】文中的“放翁”指
             

            (2)【乙】文第2段和【甲】詩“采菊東籬下”中的“采”意思相近的字是
             
             

            (3)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①辟東茀地
             

            之曰東籬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蓋非獨娛身目遣暇日而已。
            (5)【甲】詩【乙】文都有“東籬”一詞。【甲】詩中,東籬之下可采菊,可
             
            ,可
             
            ,此中真意,可意會而不必言傳。【乙】文中,在東籬園不僅可以
             
            、澆地鋤草,還有讀書究理、
             
            等精神享受。對于詩人們,“東籬”不再只是某個地方,它已成了
             
            的象征。

            組卷:17引用:1難度:0.6

          二、現代文。(34分)

          • 3.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風箏的前世今生      ①中國是風箏的故鄉。風箏,南方稱“鷂”,北方稱“鳶”。相傳最早的風箏是春秋時期墨翟制造的。《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只“木鷂”或許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
                  ②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③明清時期,清明放風箏已成為一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春回大地之時,人們放飛風箏,也放飛夢想。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而曹雪芹在其《紅樓夢》第70回中,曾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蝙蝠、沙燕、鳳凰、美人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④從唐宋開始,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后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
                  ⑤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里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后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只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⑥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影響,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⑦當今,我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文有刪改)(1)閱讀第①—⑤段,完成下列填空。
            ①第①—⑤段按照
             
            順序,主要介紹了風箏的
             
            和發展。
            ②風箏材質的變化:木→竹→
             

             
             
            →玩具→
             

            (2)依據文章內容,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時墨翟做的木鷂是否是最早的風箏還有待考證。
            B.據《武林舊事》,宋代已有清明放風箏的節令習俗。
            C.中國的風箏是先傳到日本,再傳到阿拉伯和西歐的。
            D.中國是風箏的故鄉,人類最早的飛機就誕生于此。
            (3)從全文看,第⑥段能否刪去,為什么?

            組卷:60引用:2難度:0.4

          三、綜合運用。(20分)

          • 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道:“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結合這句話和你閱讀該書的體會,談談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句話對即將迎來畢業的你的意義。

            組卷:18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題目:這才是生活
            要求:(1)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3)不得抄襲。

            組卷:13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